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17.4°C-20.9°C
澳元 : 人民币=4.83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东野圭吾,不香了

2021-07-25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以下文章来源于勿以类拒 ,作者敬月光

编辑 | 旦 珺

排版|占 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暑期读物,而今天的 00 后还在看东野圭吾。

他的作品在国内影视圈也格外受到欢迎,《嫌疑人 X 的献身》在前,《回廊亭杀人事件》也欲登中国荧幕,且一来便是电影剧集双料开花,单看演员班底,似乎两边都让人翘首企足。

东野圭吾,不香了 - 1

《嫌疑人 X 的现身》被改编成中日韩三个版本的电影

不得不说是有着 " 人形印钞机 " 之称的推理富翁。

东野圭吾,不香了 - 2

学渣的觉醒

" 真是可气啊,这世上净是些优秀的人。"

1976 年,日本大阪的一位少年,在高考复读班里如是感叹道。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性格塑造期里,他厌烦书本,痴迷于赛文奥特曼、怪兽哥斯拉,以及李小龙的功夫电影。

而他身无长物,曾也出于一时热血,写下长达三百多页的推理小说《智能机器人的警告》,却换来朋友态度躲闪的读后感:" 对不起。"

东野圭吾,不香了 - 3

早些时期的东野圭吾

看到这三个字,少年呆住了。酝酿半年的热情与期待瞬间哑火。

普通的日子如流水一般普通地逝去。直至大学毕业后,东野圭吾成为了一名按部就班的工薪族。

如命运的敲打突然降临,他在书店瞥见了江户川乱步奖的评选和投稿细则。尽管他在此前写就的两本推理小说,都未曾得到身边亲友的正向反馈,但破釜沉舟的少年管不了许多。

" 写小说又不花钱。"" 运气好的话会有大笔稿费进账。"" 说不定能买得起房子。"

他得出了最终结论:" 没理由不当小说家!"

东野圭吾,不香了 - 4

1985,东野圭吾凭借小说《放学后》获奖,正式 " 出道 "

1983 年的新春钟声敲响后不久,东野圭吾踩点寄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投稿作品。

一转头,他又迅速投入了新的创作。毕竟第一本绝无获奖可能,他决定努力五年,如果五次都失败就放手。

1983,《人偶之家》,意外杀入第二轮评选。随后卒。

1984,《魔球》,通过第二轮评选,进入最终决选。随后卒。

1985,《放学后》,进入最终决选。下班后电话通知:摘得第 31 届江户川乱步奖!

历史在此划下一道分隔的光线,少年的姓名从此在人们眼前变得清晰起来。

朝夕相处的家人和同事也是在这时,才惊觉:东野圭吾其人并不简单。

东野圭吾,不香了 - 5

日版《嫌疑人 X 的献身》剧照

翌年,东野圭吾辞掉日本电装公司的工作,背着行李抵达东京。那天,窗外下起了百年不遇的大雪,神奈川县铁塔倒塌,西武新宿线追尾,整个城市被笼罩在冰凉与严肃之中。

而东野圭吾的职业作家生涯,也就在这一片白茫茫中,掀开大幕。

在新世纪千禧年到来前,东野圭吾真正火了,他已与 " 学渣 " 和 " 失败者 " 的标签彻底诀别,转而成了各大出版社的香饽饽,是利润和畅销的代名词。

他似乎没有辜负人们的期待。

出道至今不到 40 年,他已经出版超过 90 本作品,影视翻拍作品也超过 50 部,且有木村拓哉、王凯等制作国家的一线明星担纲主演。

东野圭吾,不香了 - 6

不纯粹的推理

作为一个国外小说家,东野圭吾在中国的公开露面活动不多,却在微博上拥有稳定更新的超话社区,还有大批粉丝追更打卡,实为罕见。

除去奇幻温情的《解忧杂货店》,完结于 1999 年的《白夜行》是东野圭吾在中国最为出圈的作品,而他的写作理念,也可从其中窥见一二。

东野圭吾,不香了 - 7

电影《白夜行》剧照

比起柯南道尔的逻辑演绎,阿加莎 · 克里斯蒂高明的叙述性诡计,东野圭吾的笔法更加简朴自然,即便是走烧脑路线的加贺恭一郎系列,普通人读起来也并无距离感。

这也正是他饱受争议的缘由。

尽管如今的版税收入很美丽,但那场大雪后的十年,东野圭吾过得并不算顺遂。本以为凭借《放学后》的余温可以慢慢休整,然而东京高昂的消费水准,以及呕心沥血却备受市场冷遇的新作,都宛如当头一棒。

虽说是凭借江户川乱步奖出道,东野圭吾却没有坚持深耕于本格派推理小说。

东野圭吾,不香了 - 8

电影《解忧杂货店》剧照

一方面是评论家和读者对新作都不买账,且新人作家后来居上,宫部美雪和绫辻行人都表现出色,东野圭吾的写作心境发生改变;另一方面,东野圭吾在高中时期常窝在被子里翻读社会派推理大师松本清张的作品,对现实题材的热爱与倾吐欲在彼时便已埋下了种子。

再者是,出版业经济不景气,本就是以赚钱为目的,毅然辞职踏入写作行列的东野圭吾也开始着急了。

在前期作品中,东野圭吾确实一度沉溺于密室、童谣等古典元素,例如《十一字杀人》《白马山庄杀人事件》,均是以解谜 - 破案为主线逻辑的本格派推理。主角的情感与动机,还是服务于案件的起承转合而存在。

但在后期,东野圭吾渐渐舍弃刻意营造的诡谲迷局,转而专注于为读者描绘一个满目疮痍的现实社会,以及立体饱满、情绪丰富的故事角色。

东野圭吾,不香了 - 9

电影《宿命》剧照

1990 年的《宿命》正是他推理生涯的分水岭之作,在这本书中,两个学生时代的宿敌,以警察和脑外科医生(同时也是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相见。诡计、真相、动机,暗影重叠之下,人们看清了东野圭吾真正想描写的东西——人性。

他借角色之口写道:" 这和身上流着何种血液无关。重要的是,自己身上背负着何种宿命。"

而东野圭吾的宿命,也许正是将文学化的推理推向市场。

他开始着眼于关注严肃的社会议题,虐待儿童、核灾难、校园霸凌、意外事故、多元性别文化,用狠辣的笔锋将人们心中的偏见和欲望逐一剖开。

东野圭吾,不香了 - 10

电影《彷徨之刃》剧照

若说得通俗点,也有投机取巧之嫌。

恐怕在大多数推理评论家眼里,东野圭吾将现实文学与推理小说糅杂的行为,在如今可以被称之为 " 追热点 ",只不过是为了讨好市场罢了。

但不得不说,这一举不仅让他本人大获成功,也进一步扩大了推理小说的受众范围以及社会意义。

东野圭吾,不香了 - 11

温热的人性

2000 年以后,东野圭吾的作品开始疯狂地席卷亚洲。

首先是广末凉子主演了改编电影《秘密》,因为是第一部,他感到十分激动。随后又有导演相中了以教育焦虑为背景的《湖畔》,还为此特地建造一栋实景别墅。

美少年柏原崇也成了《宿命》的主角,长泽雅美、苍井优、绫濑遥等一众国宝级女演员接连出演东野圭吾的笔下的女性人物。

东野圭吾,不香了 - 12

在根据东野圭吾同名小说《假面饭店》电影里,木村拓哉和长泽雅美分别饰演男女主角

随着东野圭吾作品影视化的推进,人们开始借推理之刀反思人性与现实。在摸清市场喜好与规律之后,东野圭吾便不局限于推理,转而让流派、技巧等形式,皆服务于作品的中心主题。

从此,他留给出版业的不再是精巧布置的密室谜题,而是如何解开人心之谜的钥匙。

2003 年,东野圭吾创作长篇小说《信》。这本书一度创下出版方图书销量最快突破百万的纪录,却未曾在推理奖项与榜单中留有姓名。只因它以恶性事件为引子,却讲述了一个与推理完全背道而驰的故事。

在父母死后,两兄弟相依为命。哥哥刚志因伤失业,为筹备弟弟的学费,铤而走险,误犯下杀人的罪行。而社会对于杀人犯亲属的歧视,让直贵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寸步难行。哥哥从监狱寄过来的信件,就像枷锁一样无时无刻禁锢着他。

" 因为哥哥杀了人,所以连我也被这个社会抹杀了吗?" 直贵的一问,将罪犯亲属艰难的生存现状一语道尽。

除此之外,《彷徨之刃》直指未成年犯罪问题,受法律保护的恶童与为女报仇的父亲之间,法理与情理冲突碰撞;

《流星之绊》牵涉游走于城市灰色地带的欺诈犯罪行为;

《圣女的救济》则讽刺了现代以生育为目的的婚姻。

东野圭吾,不香了 - 13

电影《彷徨之刃》剧照

这些叙事温良,内里却藏着一丝狠辣精神的文字,立刻抓住了读者的心。

前面提到,东野圭吾并非是与本格推理划清界限,而是将主旨凌驾于形式之上。2005 年,他写就了《嫌疑人 X 的献身》,刻画了一个为爱犯罪的高智商数学天才。此书收获了来自推理界久违的肯定,一举摘得直木奖和本格推理小说大奖。

也许是胜利的果实掉落地太密集。东野圭吾在出版社的半推半就之间,写下了不少有关于自己的心路历程。

2006 年,他在随笔集《也许是最后的致意》中写道,这恐怕是最后一部随笔集了(此前已有四部),明知自己写得很差劲,也决定厚着脸皮出版了。" 但是在小说方面,我会比过去更加努力。"

东野圭吾,不香了 - 14

" 也许 " 一词用得很恰当,因为他随即在 2015 年再次出版了自传体随笔集《我的晃荡的青春》。

而在小说方面,他也并非完全履行了承诺,以至于后期出现了不少评分勉强的作品。

譬如《危险的维纳斯》,从主角设定到案件逻辑都令人不敢恭维,以及滑雪场系列的《疾风回旋曲》,也让读者不禁委婉地感叹:" 看来老师真的很想推广滑雪运动。"

坊间甚至有传言,每当东野圭吾想去滑雪,就会迅速交出几本快稿,以交换期和费用。

但也许是经年累积的信任,人们总不忍对他过分苛责和冷漠。下一本新书出版了,总还是有大把买账的人。归根结底,东野圭吾终究是现代作家行列里不可或缺的角色。

东野圭吾,不香了 - 15

电影《嫌疑人 X 的现身》剧照

毕竟,萧条已久的小说行业,确实不能更冷清了。

未来的孩子还能看些什么呢?光靠短视频软件里的 " 细思极恐 " 系列,可万万不行。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