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3日 17.6°C-20.8°C
澳元 : 人民币=4.85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说起科举最难的是在明朝 书生要想考中举人和进士到底有多难

2021-07-02 来源: 趣历史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科举,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说起高考,笔者就很容易联想到古代的科举。当然,我对当今的教育制度没有过多的了解,但对于古代的科举,自认为还是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的,那么借着这个机会,就来说一下科举最难的明代,考个举人和进士有多难。

其一、生员参加乡试的配额

明代取士的途径凡三变:明初时期以举荐为重,不太讲究科名;明中期,举荐、贡举、制科并行,虽将科名,却不以科名加以限制;晚明时期,科举为重,以科名为入仕限制。因此,本文的内容应当限定在晚明时期。

科举功名从低到高分别为生员(秀才)、举人、进士三大类(细分则不止)。读书人十年寒窗考个生员已经十分不易,若是参加乡试得中举人,其间所经历的辛苦,非常人所能体会。

说起科举最难的是在明朝 书生要想考中举人和进士到底有多难 - 1

明代科举史上不乏幸运儿,年少即登科。但更多还是屡试不第,终老未中。其中也有很多生员,经过多次乡试,幸而得中举人。

那么生员中举为何如此之难呢?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地方的府、州、县对生员有配额的限制,而且表现出一定的不公平性。

怎么来理解配额限制呢?意思就是各府、州、县按照朝廷的定制,规定了允许参加乡试的名额。晚明时期,生员的基数还是很大的。一般的县就有生员一二百名,大一点的县则有三四百名。

以江苏(南直隶)丹阳县为例,在学的生员人数有213名,而朝廷规定可以参加乡试的仅有28人。以全国的情况来看,多的县参加乡试的生员则有五六十名,次者三四十名,又次者二三十名,至于偏远的县,仅仅十余名,甚至只有四五名。

说起科举最难的是在明朝 书生要想考中举人和进士到底有多难 - 2

从相关的数据来看,全国各县的生员数量相差并不大,平均数都维持在二百以上。而参加乡试的配额平均下来只有三十名左右,整体比率大致也就在10%左右。

问题是,各县的配额并非完全按照成绩来进行判定,其中有一些是走后门有背景的。而那些成绩优秀的生员,有很多无缘乡试,这也是明代乡试中不公平性的一种体现。

这一点,后来的清代就做得比较好,清代规定,凡是各省生员,只要通过了乡试前的统一考试,都可以参加乡试。尽管举人的录取比率和明代相差不大,但至少可以保证公正性。

说起科举最难的是在明朝 书生要想考中举人和进士到底有多难 - 3

其二,乡试中举的比例

在乡试中举比例的问题上,张居正曾说:“遇乡试年份,应试生儒名数,各照近日题准事例,每举人一名,取科举三十名,此外不许过多一名。”也就是说,乡试中举的比例在万历初年时,被设定在三十取一。

不过,根据其他史料的统计,张居正所谓的三十取一不过是短时间的规定,事实上晚明时期,各省的中举比例也有高于这个数字。以顺天府为例,平均中举率为4.6%,湖广平均中举率为4.9%。当然也有少于三十分之一的。

按照正常的思维,文化发达的省份,比如南直隶的江苏、浙江等省份,乡试中举的比例应该更低,可事实情况却非如此。

说起科举最难的是在明朝 书生要想考中举人和进士到底有多难 - 4

如果将各省地区的竞争强度由高至低进行排列,则为:贵州、江西、浙江、陕西、河南、应天、云南、云贵;四川、福建、顺天、广东、山西、湖广、山东、广西。贵州为竞争最为激烈的省份。

贵州、云南、陕西等省排在前列实在出乎意料,这充分说明了晚明时期,这些偏远省份的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和内地差别不大。

此外,云贵地区竞争激烈,也是因为内地省份的生员冒籍应试的缘故,因为一直以来,内地省份读书人多名额相对较少,所有出现了不少考生冒籍的情况。正式由于冒籍现象的存在,从而导致了这些偏远省份的竞争日趋激烈。

至于江西、应天、河南等地区排在前面,基本上与事实相符。这几个省都是乡试大省,一直以来竞争都很激烈。越到后面,生员的数量越多,而乡试的配额却是固定的,因此乡试中举的难度也就越大。

晚明的乡试,平均录取率为三十取一,这个比例看起来似乎还没有今天考清北的难度大。但是不要忘了,在乡试之前,数百名生员还要争抢为数不多的乡试名额,这样算起来,一个生员要想考中举人,简直难如登天。

中了举人之后下一步就是冲刺会试,对于会试朝廷并没有限制配额,规定凡是举人都可以一体参加会试。但会试同样也有很高的淘汰率。录取比例为十取一。

这样算下来大致就有一个结论:一个县三百名生员选三十个名额参加乡试,这三十个人中只有一人可以中举,至于中进士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十个县只能出一个进士,即便这样算不严谨,但也可以肯定,平均下来几个县才能出一个进士。因此,当时就有“金举人,银进士”的说法。

说起科举最难的是在明朝 书生要想考中举人和进士到底有多难 - 5

显然,在明代考个进士比清北要难很多,99%以上的考生无缘进士。更何况,乡会试是三年举行一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