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8.9°C-14.8°C
澳元 : 人民币=4.8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人是“全球街溜子”没错,网友分享笑抽(组图)

17天前 来源: 砍柴书院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被称为“史上最忙五一”。因为走哪都能看到中国人,还一度登上热搜,咱们跟着网友来感受一下。

有网友去芬兰看雪景,身后传来一句:“我觉得不如哈尔滨。”

有人在瑞士一个小镇爬雪山,爬到山顶,发现先后上来的三拨全是中国人。

有网友去世界的尽头俄罗斯的勘察加,心想这样的地方应该没有中国人吧,结果两个老乡兴奋地冲他打招呼。

有人去了一个地图上都找不到的荒岛,上去后发现有三个中国人。

在埃及潜水,刚浮上来,听到一句标准的普通话:“喝饱了”。

有网友说:“到北极看极光,10个人有8个人是中国人。”

有网友发朋友圈说:“都说人生是旷野,但旷野都是中国人。”

有网友总结说:“发展中国家就是把世界发展成中国人的家。”

如此看来,世界就是巨大的中国城,原来中国人是全球最大的街溜子。

中国人是“全球街溜子”没错,网友分享笑抽(组图) - 1

中国人是“全球街溜子”没错,网友分享笑抽(组图) - 2

中国人是“全球街溜子”没错,网友分享笑抽(组图) - 3

中国人是“全球街溜子”没错,网友分享笑抽(组图) - 4

中国人是“全球街溜子”没错,网友分享笑抽(组图) - 5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让旅游如此火爆的,当属刷屏全网的那封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2015年4月13日,河南郑州当地教师顾少强提交了自己的辞职信,并且随手一拍发到了网上,结果她火得一发不可收拾。

中国人是“全球街溜子”没错,网友分享笑抽(组图) - 6

如此简短的10个字,深深地打动了亿万网友想要“出走”的心。从此,旅游热潮开始高涨,出国游更是让人“魂牵梦绕”。

其实早在1988年,泰国就成为国人第一个出境游目的地国家。千禧年之后,“X天X国欧洲游”,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路线。

后来,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旅行更方便了。凭着携程、去哪儿、马蜂窝等APP,足部出户,就可以搞定旅行所需要的机票、酒店、景区门票等。

如此便捷,让国人们对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更是充满了期待。

2019年,据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出境游规模高达1.55亿人次。这个数据到底有多庞大呢?换种方式来理解。

譬如在日本,每3人游客中就有1名是中国人;在泰国,3980万人次的外国游客中,中国游客近1100万人次,约占三分之一。

中国游客在西班牙的平均停留时间为八到十天,是停留时间最长的国际游客之一,“二刷”西班牙的比例更是高达38%。

所以,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几乎都能看到中国游客也就不足为奇了。

疫情三年,国人都苦哈哈的熬着,秉持着坚定的信念:“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

终于等到2023年,疫情解封,全面开放,网友们高声呐喊:不观世界,何以有世界观。如此双标,简直让人笑不活。

到今年“五一”,国际航班比去年增长了94.5%,国人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200个国家的1000多个城市,中国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街溜子”。

有钱的要旅行,没钱的就“穷游”。老年人有“夕阳红”团,年轻人有旅行搭子,穿上多巴胺色系的衣服,用脚丈量世界土地,国人已然成为全球的“显眼包”。

电影《一代宗师》里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句话,其实很符合旅行的意义。

于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成了一种炽热的情怀。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对旅游的诉求不止是情怀,还有精神和身心的愉悦与放松。

现在国人出国游玩,不再热衷安排紧凑、集中出行的跟团打卡,而是开启自由行模式,深入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沉浸式享受。

据旅游大数据显示,国人出境最喜欢去的国家分别是泰国、日本、新加坡、韩国、西班牙、英国、马来西亚等。

中国人是“全球街溜子”没错,网友分享笑抽(组图) - 7

国人扎堆的热门城市有曼谷、京都、济州岛、新加坡、伦敦、吉隆坡等。

除了地域距离近、免签、性价比等原因考虑,更多的是对特色美景的迷恋,像曼谷的热情、济州岛的浪漫、马来西亚的南洋风情等等,都深受国人喜爱。

当然,一些极具当地特色的游玩体验异常火爆,例如去土耳其乘坐热气球、去斯米兰岛浮潜看海底世界、包车环游济州岛等等,只要有特色,国人就愿意尝试。

网友果果说:

偏爱京都,作为千年古都,日式美学的集大成者,无论是美食、美景还是人文风情,都值得!即使拖家带口,也不会觉得麻烦。

网友CC说:

这次去印尼参加了火山徒步,既享受了传统的度假休闲模式,也感受了不一样的险峻风光,真是一次超级体验。

中国人是“全球街溜子”没错,网友分享笑抽(组图) - 8

网友良先生说:

在肯尼亚,感受了一次草原历险游。跟着向导乘坐越野车,观看非洲象、犀牛、野牛、狮子和猎豹的“非洲五霸”的日常生活,非常刺激。

网友小暖说:

偏爱越南芽庄的泥浆浴,如牛奶般丝滑,回归儿时玩泥巴的快乐,泡掉疲惫和烦恼,出来时再喝一杯滴漏咖啡,享受岁月静好般的轻松,美极了。

中国人是“全球街溜子”没错,网友分享笑抽(组图) - 9

所以,快乐很贵,但是国人愿意为旅行的快乐付费。

正如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说:“人生中许许多多的事件,其实都是被一些最简单、最经不起推敲的快乐图景所影响,就像一次开销巨大、超出经济承受能力的旅程。”

旅行是生活里的“诗和远方”,是庸碌的日常、疲惫生活里的美好和极致,更是对未来的一份翘首期待。

多元化旅行正在成为新型生活趋势

因为热爱旅行,热爱旅行中轻松、愉悦的自己,所以旅行正逐步演化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从最初的特种兵式旅行,到后来的跟团快餐式旅行,再到现在的全家人一起自驾游,还有人辞职开启了旅居生活模式,国人们正在以旅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

例如,前几年很火的张昕宇和梁红夫妻两人,变卖家产后开启全球游,10多年时间,耗资大约1个亿,走了近200个国家。

中国人是“全球街溜子”没错,网友分享笑抽(组图) - 10

他们横跨南北极,穿越索马里,人头遭悬赏……他们的旅行,不止是精彩,更多的是惊恐。

这样像探险一样的旅行生活,满足了亿万国人狂野的心。因为要过平凡人的生活,所以尘封了少年时的梦,但是有人做到了,便觉得未来可期。

还有此前大火的辽宁丹东父子俩,父亲老傅40多岁,是一名摄影师,儿子14岁,正值叛逆期,由于儿子压抑到不想读书,老傅便辞职带着儿子自由行。

因为工作太忙,缺席了儿子童年,他深深的内疚,不想再错过,于是决定“在路上”,共同经历、磨砺,开启一段父子关系的修补之旅。

他拉着儿子尝试各种事情:海边奔跑,山中祈福,古都休养……一次旅行,不止疗愈了少年的厌学情绪,还教会了他独立与成长。

“出走的娜拉”苏敏阿姨,56岁开启自驾游,本来只是想离开丈夫,缓解抑郁的心情,没成想火爆全网。

中国人是“全球街溜子”没错,网友分享笑抽(组图) - 11

旅行,不止给予她自信快乐、阳光灿烂,她也因此获得了新的生活方式,重塑了生命的意义。

相比疗愈功能,旅行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即通过打工、写文章、拍视频等赚取生活费,自给自足,边走边看。

像旅行博主房琪,2018年主持人辞职,开始拍旅行vlog,到目前已经游历了200多个国家,拥有了千万粉丝,妥妥的旅行大V。

中国人是“全球街溜子”没错,网友分享笑抽(组图) - 12

老当益壮的穷游达人徐玉坤,60岁骑上自行车,开始了“流浪地球之旅”。前半生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后半生是“追梦少年”。

中国人是“全球街溜子”没错,网友分享笑抽(组图) - 13

10多年时间,他穷游全国33省,世界25个国家,既书写了仗剑走天涯的豪情,也有“别白活”的英雄梦想。

现如今,旅行不止是享受美景、美食,收获了内心的成长,以及对世界的包容,还可以逐梦、追求自我,开启对生活可能性、生命意义的多元探索。

童话作家安徒生曾说:“旅行就是生活。”生活是为了体验,而旅行成就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世界那么大,你的下一站定好了么?

作为全球街溜子,国人深知:因为祖国母亲,我们才可以如此傲娇的出行。无论身在何方,身后都有强大的祖国,可以依靠。

随着国力与经济的发展,现在对中国公民免签、落地签的国家和地区有80多个,出境游可谓非常方便。

有网友感慨说:“莫愁前路无知己,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能遇到感动。”

最有名的桥段,有国人掉到泰国海里了,结果被一群东北人给救了。

有网友去英国玩耍,饿了走进一家面馆,看完价格后嘟囔了一句好贵呀,结果店家说:“中国孩子打五折。”原来老板是陕西人。

中国人是“全球街溜子”没错,网友分享笑抽(组图) - 14

所以,中国人成为全球街溜子,国人骄傲。

世界那么大,你的下一站定好了么?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justice9
justice9 17天前 回复
这个世界上最会享受生活的应该算中国人了,到处旅行会增长见识,不白活一回👍😁。
Jalice111
Jalice111 17天前 回复
旅行是一种疗愈,压力大的时候,感受一下世界的美好
daien
daien 17天前 回复
到哪里都能遇到大把的中国街溜子
薇薇不安
薇薇不安 17天前 回复
去阿尔卑斯山少女峰玩,到了山顶,一个男生操着标准的普通话
Chun妹纸
Chun妹纸 17天前 回复
有次去南非出差,热带雨林有个中国人卖泡面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