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8日 15.1°C-18.1°C
澳元 : 人民币=4.73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又有华语剧快 9 分了

2023-10-28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写在前面

今天写最近在豆瓣热门挂了很久的华语剧集:

《有生之年》

又有华语剧快 9 分了 - 1

驱使我点开的当然是它夸张的评分,还有大把人在后台的安利。

又有华语剧快 9 分了 - 2

点开发现是我们这边已经很久没有拍好过的那种家庭剧,它有东方家庭剧里,总是借着日常闲碎,一次又一次吃饭、睡觉、争吵,去溯源家庭和童年。

但也加入更年轻,也更时新的故事,视角相比十几年前的同类型作品更加个体化,用这个视角去温柔地推翻一些家庭剧里原本的东西。

我个人非常喜欢,看完甚至超出了我基于这个分数所产生的预期。

一 .「吃饭」之外

我形容它为 " 温柔的推翻 ",其实是相对之前东亚家庭剧的一种特征而言的。

大部分家庭剧都好像在强调同一种家庭状态的呈现,也就是我们都熟知的那一句话," 所谓家,就是无论吵得多凶,只要家人喊一句吃饭了,就仍然会放下怨气,坐回餐桌旁的地方 ",包括很高分的《俗女养成记》也是。

这样的创作连同这句话当然是没什么问题的,它表现的是东亚家庭里独有的复杂情态,彼此伤害又轻轻化解,很贴合我们的成长经验。

但这里同时存在一个事实是,大家其实心里都清楚,这只是一种绥靖,喊你吃饭和你坐下吃饭,都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理解,只是权力结构和矛盾核心的暂时隐藏。

这样的剧多了,难免产生更重的无力感,感觉戏里戏外都无法改变,家庭注定要混沌无理到底。

又有华语剧快 9 分了 - 3

《有生之年》便是有意破除这一套,往前多走一步的,它也拍吃饭,但更多的,是打破吃饭的 " 伪温情 " 氛围,最终揭穿权力结构失衡的弊端。

一个是最明显的,借性格各异的人物之口,以不同方式对违心一事表示鲜明的反对。

比如第一集就有一个长辈过生日的大局,在人物聚齐之前,利用孩子们备菜、孙子惹祸被骂、打电话给孩子催促回来等,铺垫了这桌饭在规则意义上的重要性。

又有华语剧快 9 分了 - 4

而当争执发生,矛头对准了失业又贸然回家的长子高嘉岳(吴慷仁饰),便借他直率的性格说出," 我在这里会氛围不好,这顿饭不吃了 ",要离开这个场域。

又有华语剧快 9 分了 - 5

即使他被劝留,也只吃了蛋糕便径自离开,表示对所谓默认陈规的拒绝。

其余成员也都曾进行过类似的表达,不是直言 " 气氛差 " 离开,就是借不吃饭,来表明自己不愿假装和解的态度。

比如父亲和母亲感情不和,父亲在外面精神出轨,晚上会做晚饭,还让孩子喊母亲,而母亲没有接受看似低头的补偿,反而以饭喻人 " 每天都一样的菜,很腻,不像有的人牙口好,可以在外面吃。" 连饭桌边都没挨。

又有华语剧快 9 分了 - 6

包括人物的很多言不由衷,私心难过,也会被另一个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戳破。

比如高嘉岳从侄子处,听闻弟媳意外把弟弟被领养的身世伤口,掘了出来,弟弟并不高兴,也不希望侄子跟别人说。

高嘉岳就当着弟弟面,跟侄子说," 这是你爸的秘密,怎么可以随便说呢,你爸不像我脸皮那么厚,他脸皮薄你要体谅他一下。"

又有华语剧快 9 分了 - 7

也跟试图掩饰的弟弟说," 你就是因为脸皮薄,才会什么事都做得面面俱到,不然你怎么那么辛苦?"

又有华语剧快 9 分了 - 8

借此表达对传统礼规的反抗,复原家人之间更坦诚交心的状态。

一个是去呈现权力结构,是如何在吃饭之外,对家庭成员持续造成负面的影响。

就拿主角高嘉岳,和最小的弟弟高嘉凯为例好了。

编剧把高嘉岳想要回家看看便寻死作为故事主线,而重点并不是他如何向死而生,而是叙述他是如何自幼就被家庭剥夺了存在感和生活意义的。

作为哥哥,因为 " 要让着弟弟 " 的这条世俗准则,他被迫不断牺牲自我。比如每一年生日,他都无法高兴,因为往往要和晚几天生日的弟弟一起过,作为个体的独特性被忽视。

又有华语剧快 9 分了 - 9

母亲发现钱被偷,也只会袒护弟弟们,无辜的高嘉岳作为兄长认了,却也多问了她一句 " 如果我说不是我拿的你会信吗 ",换来的回答是 " 就是你拿的啊,你自己不是承认了吗 "。

这些童年记忆段落里,导演还利用视听放大了高嘉岳的孤立无助,就拿偷钱这一段来说,他处于一个如审讯般的单人镜头,父母和弟弟们则在另一边同框,与自己相对;

又有华语剧快 9 分了 - 10

妈妈斥责他时,也只有一只指点的手入镜,外化了母亲利用家庭权力,对他内心自我的入侵。

这很显然就是高嘉岳的主观视角,表明他每次回忆起来都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一方,连被收养的弟弟都比自己更融于这个家庭。

包括他在长大后,无论是就业方向还是选择自杀,细究都源于幼年的这种缺失感,尤其侄子意外看到他遗书后,他不再避讳,一再说自己将要离开," 这个家没人需要我。"

这些都展现了家庭权力结构压迫下,他自我位置和身份不断失去,以致于无法找见真正的自己。

又有华语剧快 9 分了 - 11

这种失去也体现在弟弟高嘉凯身上。

他作为最小的孩子,自幼被打上的标签是 " 乖巧 ",不被允许有另一面,也在这种价值绑定里生活,照顾爸妈,做家里早餐店的帮工,但没有人在意他的真正想法。

这也导致了他和哥哥一样,需要逃避且寻找自己的位置。

编剧用人物的情感线塑造来体现了这一点,他在感情上同时具备怯懦和偏执这矛盾的两面,一面自小就钟情哥哥带回家的女友而无人知晓,交往后也不敢于坦白,恋情被妈妈反对后第一反应也是逃到女孩家里。

又有华语剧快 9 分了 - 12

另一面,又能为了女孩而第一次冲撞妈妈,第一次离开家里,第一次不管早餐店,最后也带着女孩跟父母讲明心意。

这看似与世俗伦理相关,其实只是以更极致的境况,给我们看一个乖巧少话的孩子,实际遭遇了怎样的长期的忽视,又可以为了找回自我缺失的那块拼图,产生多深的抵抗和决心。

又有华语剧快 9 分了 - 13

让人物写实可感的同时,又对家庭权力结构的不公展现了相当强的批判性。

二 . 不如分开

" 伪温情 " 创作的最大化,就是合家欢结尾,大部分华语家庭剧最终都会强调,无论矛盾多么剧烈,都必须让渡自我,回归小家,这几乎是一种默认的情感逻辑。

而《有生之年》也有意在破解这一套,这也是我最欣赏的另一层表达。

这种破解不是说家不重要,而是回归不应该是唯一的选择,尤其对当下而言。

剧里用两种方式体现了这一点,一个是大的层面上,用生死意外,彰显人生之无常,个体之重要。

里面被收养的弟弟高嘉扬(郑元畅饰),前面花了大量笔墨铺垫他安稳的人生弧线,被高嘉岳爸妈收养后,学习优异,热爱生活,三口之家安乐和谐。

又有华语剧快 9 分了 - 14

最后因过马路不慎,遭遇车祸而死,成为了剧里最大的一次预期违背。

又有华语剧快 9 分了 - 15

这一桥段看似俗套,却也是巧妙服务于主题的,它是极糟糕的一个意外,迫使家庭里每一个 " 暂时还不想面对 " 的人,把目光从家庭困境里,投回自身。

父亲犹豫是否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高嘉凯犹豫是否向女友求婚,高嘉岳犹豫是否自杀,就因为这一突发事件,开始重新考虑人生的意义和长度,做出一个更顺应内心,而不是顺应所谓世俗成见的选择。

又有华语剧快 9 分了 - 16

另一个是以个体层面,有着典型婚姻危机的父母,情感的瓦解和结束来展示的。

剧里对他们的情感起伏刻写得具体而完整,父母也曾是恩爱夫妻,但父亲因意外目睹了一个医院女护士的温柔瞬间,为她着迷,精神出轨;

又有华语剧快 9 分了 - 17

母亲因此去旅游疗伤,并对新认识的男人生发情意,为他去学课,还向他告白。

又有华语剧快 9 分了 - 18

不过剧并没有让这种出轨被落实,他们的出轨对象都对他们无意,只是强调了彼此都接受了情感的解体,离婚并展开新生活。

这么做的意义,便是没有去放大哪一段感情的好坏,而是去表示无论在哪个人生阶段,都有情感需求,每一种也都重要而不可忽略。

如此拓宽了所谓 " 支撑起了家 " 的基础家庭成员,在情感破裂时,分开和重建的可能性,或者说,必须性。

包括结尾也对这种解开家庭束缚的意义进行了强调,母亲在确认离婚后,还是会和前夫和孩子们一起吃饭,并表示 " 还会住在这里(家里),但我要一个人一个房间,家务也不要指望我 ",还去学了一直想学但没去学的车。

又有华语剧快 9 分了 - 19

这便是对家庭关系和含义的重新定义,比起违心将就,袒露彼此需求,回归本我状态,往往能让彼此更亲近,也让人更有身份认同,敢于更多地寻求自我价值的开拓。

太多的家庭剧都想要通过煽情和眼泪,告诉我们家的意义,这部却想以家庭溯源,让我们重新问问自己存在的意义。我想它确实值得这个分数。

配图 /《有生之年》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