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8日 13.9°C-18.1°C
澳元 : 人民币=4.73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媒体:不做核酸纳入征信,于法无据理应尽快取消

2022-07-15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 不做核酸便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 等不合时宜的举措,本质上依旧是一种过度防疫。

媒体:不做核酸纳入征信,于法无据理应尽快取消 - 1

▲资料图:民众正在进行核酸检测。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文 | 马小龙

据健康时报报道,今年上半年以来,全国多地对无故不参加核酸检测者发布处罚通告,包括但不限于赋黄码、行政拘留、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在媒体上公开曝光等。还有地方鼓励居民举报未参加核酸检测人员,并分别给予举报者奖金奖励。这些严厉的处罚举措引发广泛关注。

今年以来,随着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奥密克戎病毒传入我国,不少地方面临着严峻的防疫压力。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下,不少地方的防疫政策因时而变,进一步细化了相应的防疫举措,增加核酸检测频率等常态化防疫举措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这是基于疫情形势变化所作出的应时之举。

但是,随着各地核酸检测频率的加大,个别地方也出现了一些乱象,比如," 不做核酸便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 等不合时宜的举措就频频引起舆论争议。类似的做法,本质上是一种过度防疫,显然与中央层面的防疫要求相违背。因此,这种防疫扩大化、一刀切的做法必须及时叫停。

前不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各地要严格遵守 " 九不准 ",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过度防疫做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并通报了一批典型案例,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 九不准 " 的本质就是要求各地在防疫的过程中不得随意扩权,要维护民众的基本权益,进而实现精准防疫、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而个别地方 " 不做核酸便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 等要求,显然与此目标相违背。某种程度上,这样随意扩大防疫范畴的举措也违反了 " 九不准 " 所要传达的政策内涵,需要引起相关各方的高度警惕。

媒体:不做核酸纳入征信,于法无据理应尽快取消 - 2

▲资料图:医务人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优先进行核酸采样。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从另一层面去看,个人征信系统是现代国家呵护社会诚信、提升社会运转效率的重要制度设计。作为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能否走向真正的 " 信用社会 ",征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个体而言,征信作为一种信用约束机制,涉及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普通民众的征信出了问题,那其日常出行以及相应的金融活动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以说,一旦上了相应的名单,其在现实世界中便寸步难行。

正是因为征信如此之重要,国家层面对个人征信系统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去年央行曾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明确信用信息,是指依法采集,为金融等活动提供服务,用于识别判断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等的相关信息。有没有做核酸,显然不在征信信息之列。《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还特别要求,信息使用者使用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信息,应当基于合法、正当的目的,不得滥用信用信息。

回到此事去看,若因为一个人未按时参加核酸检测,便轻率利用个人征信系统对其进行处罚,显然会让征信的现实效力降低。长此以往,会使普通公众对个人征信系统的权威性产生质疑,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长期的。

必须重申的是,各方对征信的使用必须要建立在公平、公正和审慎的原则上,不能因为一个人没有按时参加核酸检测,便将其纳入失信范畴。这样对个人征信系统的随意使用,不仅破坏了个人征信系统的权威性,也难以为防疫带来本质上的帮助。

因此,各方在认定个人是否失信时,其标准和程序必须足够严格和规范,如此才能让各界公众真正信服。尤其是地方政府,需要力促征信回归金融本质属性,维护个人征信系统的严肃性,不能让其在防疫中被滥用。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马小龙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王心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