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17.4°C-20.9°C
澳元 : 人民币=4.83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网红”医生高巍:医者大爱暖人心 温情科普惠民众

2022-06-02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光明网记者 黎梦竹

穿上白大衣、拿起听诊器,他是一名急诊科医生,和时间赛跑,救死扶伤;脱下白大衣、拿起手机,他是一名医学科普博主,为健康护航,大爱无疆。他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急诊外科医师高巍,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委员,医路向前急救培训团队创始人,入选 2019 年 12 月北京青年榜样—时代楷模、2020 年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2021 年 5 月 " 中国好人榜 "。2021 中国正能量 " 五个一百 " 建设者,2021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网红”医生高巍:医者大爱暖人心 温情科普惠民众 - 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急诊外科医师高巍

救死扶伤,与时间赛跑

早上 8:00,高巍刚接待完一批急诊病人,突然接到抢救室打来的电话,便飞奔过去加入重症患者的抢救。

在重症抢救区,医生和护士忙碌的身影来回穿梭。" 时间就是生命 "!在这里,医生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决定,对急、危重病人实施最有效的抢救。为了应对紧急情况,高巍的手机 24 小时开机,深夜急诊更是家常便饭。

急诊科的工作虽然很忙,但是高巍直言特别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在急诊科可以第一时间救治患者,通过自己的救治真正挽救他人的生命或者帮助他们。

" 做医生从来不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是为了这份职业信仰。" 在高巍看来,"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 是身为一名医生应该尊崇的职业精神。无论身处何样的危难时刻,作为医务工作者,都会守住这种信仰。

急诊科的工作,高巍已经做了 14 年,在这里他是救死扶伤的高医生。而在网络上,他称自己为 " 巍子 "。

“网红”医生高巍:医者大爱暖人心 温情科普惠民众 - 2

高巍在为病人检查身体

打造科普精品,引领民众健康生活

2017 年,高巍在急诊工作之余,创立了名为 " 医路向前巍子 " 的自媒体账号,为公众科普疾病和急救知识。他走上医疗自媒体创作之路却纯属偶然,确切地说,是开始于一个沉重的 " 梦 "。

有一天,高巍梦到自己患上胃癌,他被吓醒了,再次入睡后又做了同样的梦。反复三次,他再也睡不着了,心中深深体会到患者的恐惧和痛苦。他反问自己,作为一个急诊科医生,能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他想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写成文章,对普通人的生活有所帮助。就这样,他开始了第一篇自媒体写作。

一开始,高巍并不知道怎么写才受欢迎,只能翻翻书本,写出来的科普干巴巴,文章的阅读量也只有几十个。后来,他发现朋友特别爱听他讲故事,就转换写作思路。

经过摸索,高巍发现,写自己工作经历和感受的文章最受欢迎。他尝试将急救知识和故事结合起来,文章的阅读量也从几百涨到几千、几万、几十万、几千万,其中一篇记录急救经历的原创文章甚至获得过亿的阅读量。

这篇文章通过日常生活中两个病例,让大家了解了被蜜蜂蜇伤后,局部应该如何处理;出现了全身过敏反应,应该及时就近就医的原则。

除了文章,高巍还利用直播、视频等方式进行科普。从儿童异物卡喉咙的急救方法,到缓解腰部疼痛的小妙招,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小知识,高巍都能在视频中娓娓道来,用户也会留言自己的健康困惑。" 看了巍子的文章和视频可以救命。" 这是很多网友发出的感慨。据可查的数据显示,截止目前高巍的科普已经间接挽救了 133 条生命。

在高巍帮助的对象中,一个案例令他印象深刻。那是一位来自广西的母亲,专程坐火车来北京找到他。那天一进屋,这位母亲 " 咕咚 " 一声就跪下了,说是一定要当面谢谢他。原来,她看过高巍在网上发布的海姆立克急救法,一次她的孩子不小心被卡住嗓子,突然想起看过的急救视频,她用高巍教的方法,救了孩子的命。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也更加坚定了高巍做科普的想法:" 原来科普是医生用另外的途径救人。我做急诊大夫和医学科普都是给老百姓做的,是讲给老百姓听的,让老百姓真正受益,是我的目的。" 高巍说,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总归有限。最欣慰的是,他的视频影响到许多医生都来做公益。尤其在疫情期间,很多医生找到并告诉他,在巍子医生的影响下他们也做起了医学科普视频,让他们觉得很有意义。

在急诊一线救助人和用视频科普的方式帮助人,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一个是挽救于危难之际,一个是防患于未然;一个是治果,一个是种因。" 高巍给出这样的答案。近几年,高巍组织的 " 医路向前 " 公益培训团队做了 300 余场公益的急救讲课,全网粉丝累计达到 3000 余万,网络文章、视频、直播等内容在全网总点击量达 200 亿。

" 做有情怀的医生,写有温度的科普 ",这是在一个短视频平台上,高巍写下的简介。高巍还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乡村振兴,通过下乡问诊,把医学科普推向更广大的农村基层,从而帮助更多的人。

(后期:陶媛 )

[ 责编:曾震宇 ]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