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5日 14.0°C-17.8°C
澳元 : 人民币=4.82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地球还能存在多久?中科院院士:地球至少还有45亿年寿命

2022-04-26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这几年地球世界频繁上演各种剧情的情况下,很少有人意识到人类文明以及其他所有生物都生活在一艘名为地球的飞船上。

而且这艘飞船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唯一的一艘,如果它出了什么问题,那么上面的所有生物都跑不了。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的地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左右,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表示:不出意外的话地球大概也还能再稳定地存在45亿年,直到太阳膨胀变为红巨星吞噬地球为止。

而且人类的开发并不会导致地球很快枯竭,因为地球核心还有一个潜在的能源:液态铁镍,它不仅可以输出地热能源,流动的液态铁镍还会产生巨大的电磁力,等以后人类科技进一步发展也许能用它来发电。

然而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表面上看45亿年似乎足够让人类的文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事实上的寿命长不代表人类能够一直在地球居住,因为地球的环境是很容易发生变化的,大概再过一亿年左右,地球就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了。

至于原因嘛,则要去地球的历史中寻找

作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距离太阳1.5亿公里的地球是由内而外的第三颗行星,第四个则是被探测器频频光顾的火星,再往后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但它们和前四个行星有本质性的不同,那就是前四个行星都有固体地表,属于固态行星,而它们则是气态行星,体积巨大却没有固态的地表。

自太古宙时期起,地球地表便开始不断降温,岩浆冷却成为坚硬的岩石,火山爆发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和氮气,它们共同组成了最初的大气层。

大约在35亿年前,地球磁场阻止了大气层被太阳风剥离,地壳也在大气层水汽作用下逐渐长成,它对于地球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它的存在才让地球内部的能量没被快速释放出去。

由于地球没有类似太阳内部那样的核聚变,所以地球绝大部分的能量还是依靠太阳辐射,但由于距离和技术的因素,人类对太阳能量的使用率极其低下。

重点来了:地球的自身命运其实是完全取决于太阳的状态的,太阳依靠内部的核聚变源源不断地向外界释放能量,这些核聚变之所以没有像核爆一样一下子全释放完,是因为被太阳巨大的引力束缚住了,向内的引力和向外的核聚变形成了动态平衡。

在太阳每秒都会因核聚变而损失420万吨质量的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太阳的引力就会逐渐下降,内部核聚变反应更加剧烈,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也会大幅上升,大约10亿年后,地球就会因为温度太高而寸草不生。

但事实是一亿年后,银河系就会和人马座矮椭球星系合并,到时候大量恒星会被甩出,天体间的碰撞愈发频繁。

即便太阳系没有安然无恙,地球也有可能出现极端气候导致生物大灭绝,如果人类能够活到一亿年后,势必要面临这个挑战。更别说在这之前,人类的生存之路也充满艰险,核战争、小行星撞击、瘟疫、气候变化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人类灭绝。

总体而言

人类文明在宇宙中的发展其实很像一个人在地球世界的发展,区别在于地球世界有很多人,有很多参照和对比的对象,而宇宙目前为止似乎只存在一个人类文明。

在缺乏参照物的情况下,人类文明的发展就具备了很大的随机性,一个不小心就会在宇宙中消失,这也就是科学界目前正在谈论的大过滤器理论,也许宇宙之所以看起来这么安静,就是因为其他文明都在发展出星际旅行技术之前就灭绝了。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