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7日 20.8°C-24.9°C
澳元 : 人民币=4.84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数次苦劝万历皇帝,却因为一份妖书,这位大明首辅死在了宫内

2021-10-13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万历三十六年,明朝著名“懒人皇帝”朱翊钧难得一见的下了一道诏令,将担任了三年内阁首辅的朱賡追封为太保,并赐其谥号“文懿”。并先后驳斥了数人对朱賡的非议,对一个已故老臣维护至此,对万历皇帝而言可谓罕见。

所谓“君子以懿文德”,正如他的谥号,朱賡以一介文人之躯,为大明鞠躬尽瘁。

数次苦劝万历皇帝,却因为一份妖书,这位大明首辅死在了宫内 - 1

朱賡

在万历皇帝长达三十年的罢政之下,明朝的好官变得屈指可数,而朱賡绝对算是其中之一。

出生于嘉靖年间的朱賡,有幸见证了明朝三位皇帝的更迭。嘉庆四十年,其在乡间中举;隆庆二年的科举,他不巧又中了个进士,成为了明穆宗的翰林编修;等到万历皇帝继位后,他也才不过三十八岁。

万历六年,那时的明神宗还远没有后面那么荒唐,只不过喜欢在宫中兴修园林,摆一摆作为当朝天子的阔气。而这一切,皆被刚成为日讲官的朱賡看在眼里。

翌日,朱賡手持一本《宋史》,滔滔不绝的向万历皇帝灌输宋徽宗痴迷花石纲,导致宋朝江河日下的过往。万历皇帝一听,着实有点吓得不轻,自己这么一会都快成为宋徽宗了,哪还敢继续下去,于是停止了土木兴修。而朱賡也因直言不讳,先后被提拔成了礼部左右侍郎。

万历三十四年,明神宗已经开始了闭关生活多年,朝中群臣也跟着偷懒的偷懒,耍滑的耍滑。当时,宫中靡费颇多,为了增加宫中收入,万历帝遂派宫中太监到多地去开采矿物。

作为久居宫中的内官,这些太监虽然不事生产,但一手狐假虎威的本事却丝毫不落。借着万历帝的威望,太监们在当地坑蒙拐骗,迅速成了当地最大的蛀虫,使得地方百姓苦不堪言,引发了大量的纷乱。

眼见此景,朱賡联合沈一贯、沈鲤一同规劝万历帝停止征收矿税,并奏疏守成、遣使、权宜等三套方案,以规范地方开采事宜。

数次苦劝万历皇帝,却因为一份妖书,这位大明首辅死在了宫内 - 2

国本之争

这天,快要七十岁的朱賡一如既往地早起,洗漱完毕后,便欲走出家门,朝着内阁办公处走去。

自从被亲任为内阁大学士后,朱賡便每日忙于其中,力求为万历帝扫清杂事。即便每日夹在沈一贯和沈鲤之中,他依旧不为所动,仿佛看不见纷争,整日兢兢业业的干着自己的活。

可行至家门口,突然被一份揭帖给吸引住了目光,按捺不住好奇心,他打开了这份揭帖,看完之后,他开始冷汗直冒。

这个名为

《续忧危竑议》的纸张,

哪是一份揭帖,分明就是一份催命书啊!

放眼望去,里面写着的恰好是朝廷就激烈的国本之争。而在这份揭帖中,它更是将矛头直指朱賡,其中险恶用心,可想而知。

原本太子人选和他这个年近七十的老头没有任何关系,毕竟谁当太子,对其而言都已晚矣。可要命的是,这份揭帖却偏偏以他作伐,说皇帝想要换掉太子,所以才特意提拔他作阁老。而朱賡与朱更同音,可不就是想说,要换一个朱姓之人的继任嘛。

慢慢的,这份揭帖越传越广,群臣皆对此议论纷纷,朱賡也被迫称病在家,闭门不出。最终为了平息其影响力,东厂随意抓了一个生员,将此案了结。而这一事件,史称为“妖书案”。所谓妖书,正是那个无人知其来历的

《续忧危竑议》。

数次苦劝万历皇帝,却因为一份妖书,这位大明首辅死在了宫内 - 3

明朝内阁

妖书案虽然草草了结,可事态却依旧远没有结束。

因为妖书牵涉的仅有作为同乡的朱賡和沈一贯,所以沈一贯私以为此事为沈鲤所为,而沈鲤也不受这个委屈,为自己据理力争。因而,大明三大内阁大学士中的二沈逐渐斗的不可开交。

或许是动静实在是闹得太大,结果万历皇帝让二沈都卷铺盖走人了。

而随着沈一贯、沈鲤两人的

致仕,偌大的大明内阁就仅剩朱賡这么一个大学士,他也就直接成为了万历帝的内阁首辅。

幸福来得太突然也不是什么好事,至少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而言绝对不是。

面对堆积如山的朝中事务,七十二岁的朱賡堪称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已,他只能多次上书,请求万历帝增加阁老,可万历帝却对此不管不顾,根本没有回复他。

万历三十六年,朱賡病来如山倒,向万历帝递交了辞呈,可几十封辞呈上去,也只换了几句劝解,批复更是一个没有。迫于无奈,朱賡只好强撑着继续处理内阁事务。

这年,担任了内阁首辅三年的朱賡终于油灯枯尽,死在了自己的岗位之上,而临死之前,他依旧没有见到万历帝一面。

数次苦劝万历皇帝,却因为一份妖书,这位大明首辅死在了宫内 - 4

万历皇帝

为大明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朱賡只是大明朝的一位恪尽职守的老臣,而像他这样的老臣,大明朝却不仅仅只有他一个。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