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17.8°C-19.4°C
澳元 : 人民币=4.86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他与鲁迅同窗2年,为何一生却对鲁迅只字不提?晚年才道出真相

2021-09-24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鲁迅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更是现代文学的发起者。近代文坛对鲁迅的评价很高,世界文坛对他也有着很好的评价。他被誉为世界东亚文学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像鲁迅这样万众瞩目的人物,很多人都想要跟他攀上点关系。

可偏偏有个人与鲁迅做了两年的同窗,却只字不提,这是为什么呢?

他与鲁迅同窗2年,为何一生却对鲁迅只字不提?晚年才道出真相 - 1

陈寅恪的生平

陈寅恪生于1890年,是湖南长沙人,家中还有一位兄长叫做陈衡恪。陈寅恪很小就开始读书学习,1900年时他的祖父去世,他家举家搬迁到了金陵。他父亲在家中开办学堂,不只教四书五经,连数学、英语、音乐、绘画等学科均有课程。

1902年,陈寅恪随兄长一起到日本留学,在日本巢鸭弘文学院念书。到1905年,因脚部疾病,他被迫辍学回国,回国后他来到了上海复旦公学。

1910年,陈寅恪自费再次出国,到德国、瑞士、法国等知名学府游学,积累了深厚的学习,1914年才再次回国。

他与鲁迅同窗2年,为何一生却对鲁迅只字不提?晚年才道出真相 - 2

1918年,陈寅恪在江西官费资助下再次出国,这次他到了美国在哈佛大学学习梵文和巴利文。1921年,他又转往德国,攻读东方古文学,学习中亚古文字和蒙古语,结识了厉麟似。

1925年,陈寅恪回国,在清华大学教书,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人齐名。梁启超等公开说过陈先生的学问胜过他。1930年,陈寅恪任清华大学历史、中文、哲学三个系教授兼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组长,故宫博物院理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陈寅恪父亲义愤绝食,故去。给父亲置办丧事后,陈寅恪随学校南迁,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与鲁迅同窗2年,为何一生却对鲁迅只字不提?晚年才道出真相 - 3

直到1938年秋天,西南联大迁到昆明,他也去了昆明。1939年,英国牛津大学聘请他做汉学教授,并授予他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的职称。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侵占香港,陈寅恪辞职回家,日本人斥巨资委任他开办东方文学院,被他毅然拒绝。1942年,他到已被日本占领的上海授课,在战火中他一边教书一边研究学问,还写了好几本著作。

他与鲁迅同窗2年,为何一生却对鲁迅只字不提?晚年才道出真相 - 4

抗战胜利后,陈寅恪再次前往牛津大学任教,但因眼疾可能导致双目失明,他心中失落,辞去了职务,回到祖国,继续研究学术。

解放前,他在广州被国民党人规劝,让他一同前往台湾,被他拒绝。新中国成立后,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

陈寅恪开始潜心研究学问,同时他还非常重视教育工作。他对学生十分耐心,有问必答,从不嫌麻烦。

此外他对学术的研究十分用心,将中华传统文化中很多理不清的脉络全部理清,同时还将研究成果撰写成多项著作,给后世留些了宝贵的资料。

他与鲁迅同窗2年,为何一生却对鲁迅只字不提?晚年才道出真相 - 5

十年动荡期间,陈寅恪受到了残酷的折磨。但相比于身体上受到的折磨,不让他研究学问,还将他多年珍藏的大量书籍和诗文稿子洗劫一空是最让他不能接受的。对于研究学问的人来说,书籍就是最宝贵的财富,是命一样重要的东西。

陈寅恪与鲁迅

陈寅恪的哥哥陈衡恪与鲁迅是好友,他本人也是个杰出的人物,可他却从未在作品中提及过鲁迅,这让人十分费解。其实这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陈寅恪之所以不提及鲁迅,是有他的考虑的。

陈寅恪与鲁迅做过两年的同窗,但因为陈寅恪比鲁迅小了快十岁,所以两个人的交集并不多。

他与鲁迅同窗2年,为何一生却对鲁迅只字不提?晚年才道出真相 - 6

毕竟对小孩子来说,十岁的差距确实有些大了。假如他们两个的年纪相差不多,说不定他们也能成为无法不谈的好友。

鲁迅在学习上的投入很大,他学得很刻苦,也很尊重有知识的人。俞明震就是鲁迅非常敬重的一个人,他正是陈寅恪的舅舅。

所以鲁迅对陈家兄弟的印象都还不错,很喜欢跟他们交流。只是因为当时陈寅恪的年纪太小,他们能谈的话题也太少了。

他与鲁迅同窗2年,为何一生却对鲁迅只字不提?晚年才道出真相 - 7

1921年鲁迅在教育部任职,陈衡恪在次年也加入了教育部。因为是同事的原因,鲁迅和陈衡恪的感情很好。

1914年陈寅恪到北平投奔自己的大哥,才与鲁迅再次有了交集。这时候陈寅恪也长大了,他与鲁迅本可以有更多的交流。

很可惜,陈寅恪与鲁迅的志向不同,陈寅恪只想研究学问,不想参与政治。在不久之后陈寅恪就出国留学去了,因此未能与鲁迅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他与鲁迅同窗2年,为何一生却对鲁迅只字不提?晚年才道出真相 - 8

所以在陈寅恪的印象里,与鲁迅只是认识而已,谈不上是朋友关系,也不会在作品中提及鲁迅。

在陈寅恪晚年时,面对人们对他不愿意提及鲁迅的问题做出了回答。他觉得鲁迅的名声太大了,若是提到鲁迅难免会让人觉得他是要蹭鲁迅的热度。这也侧面反映出陈寅恪是个很正直的人,像个研究学问人的样子。

正因为陈寅恪的正直和专注,他才能在那纷乱的时代做到潜心研究学问,也正是因为有了他的专注,才为国学的发扬光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与鲁迅同窗2年,为何一生却对鲁迅只字不提?晚年才道出真相 - 9

只可惜他的晚年并没有受到应有的荣耀,反而受尽迫害。不过即便如此,他也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对他来说学术就是一切。

小结:

陈寅恪是个研究学问的人,他对名利并不在乎,所以他也不想因为鲁迅让自己成为别人的谈资。这是读书人的风骨,他更在乎自己专注研究的领域是否能被更多的人关注,有更多的人去研究,去理解和传递。

陈寅恪与鲁迅是完全不同的文化人,但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后世也留下了很多重要著作。

他们都是中国近代的杰出人物代表。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后世人,我们应该继承他们的精神,努力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和富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