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3日 9.6°C-14.8°C
澳元 : 人民币=4.84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被皇帝“赐死”,能不能逃跑不乖乖就范?当然可以

2021-09-05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赐死”是封建时代的一种特色现象,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制度,面向王侯公卿、后宫妃嫔,有着特殊身份的一群人。有文字史书记载,赐死是从商代开始,到晚清灭亡而结束。赐死是一种刑罚,更是一种恩典,赐死的对象是有罪的,不是无端端地什么人都有资格被赐死,俗话说得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不是每个人都甘心赴死,还是会有不信这个邪,想反抗反抗,看看能不能有一线生机,这些人往往身后名不咋样,史书会带着一种讽刺的口气评价这件事。

被皇帝“赐死”,能不能逃跑不乖乖就范?当然可以 - 1

被“赐死”者是得到了一定的优待的,保留了人格上的尊严。既然被赐死了,那势必是犯了罪无可赦的死罪,但由于你的身份特殊,曾有大功于社稷,所以我们各退一步,你“主动离世”,朝廷向外宣称这件事结束了,你仍然是国家的义士和朝廷的重臣。阎王易过,小鬼难缠。若是王侯公卿被下狱,等候问斩,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刁酷狱吏的逼审折磨,各种屈辱,所以一纸诏书传去赐死是最好的结局。为何?皇帝认定你该死,“赐死”是给你留下的最后情谊。

《礼记·檀弓上》记载着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因犯大错,主动向秦昭王表示“歇当死,愿赐死”。黄歇自认有错该死,但不想被那些下贱官吏所折辱,所以干脆请求赐死,一了百了。然而秦昭王并未对他进行处罚,而是放过了他一马。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远在北地的扶苏突然接到父亲秦始皇嬴政的赐死诏书。我相信扶苏看到这样的诏书的第一反应是懵圈,第二反应是确认真假,当确认诏书上的印玺是传国玉玺无误时,才大哭不止,回房自杀了。身处那样的一个时代,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遵从诏书所言,自尽了事(秦始皇遗诏到底篡没篡改,只有李斯、胡亥和赵高三位当事人清楚)。如若不然,闹得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被皇帝“赐死”,能不能逃跑不乖乖就范?当然可以 - 2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有位雄主赵武灵王,明明大势已去,注定身死,偏偏不愿,然后被儿子关起来活活饿死,死状凄惨。被赐死不是惩罚,是恩典。如果他不体面地去死,大家就帮他体面,这种例子实在是太多了。王族刑于隐者,所以议亲。刑不上大夫,所以议贵。——《旧唐书》皇帝想要谁死,就安排人去给他体面一下,若是不想体面,那就帮他体面。这些事也不是都是皇帝去做的,有些权臣权宦也会对皇帝臣子这样做。秦朝末年的赵高杀胡亥,没有亲自出面,而是派出甲士围住,逼胡亥自尽,胡亥就不愿意去死,那么众多甲士围上帮他去死。

被皇帝“赐死”,能不能逃跑不乖乖就范?当然可以 - 3

汉朝的赐死花样就多了,明诏赐死、暗示赐死、召廷尉、赐牛酒等等,总有你愿意的,能让你体面的。汉文帝刘恒在位时期,他的舅舅薄昭杀害朝廷使者,被捅出来天下哗然,但因薄昭迎立文帝有大功,刘恒特地派人去赐死舅舅。结果薄昭不愿意,表示自己就是不死你能咋地。最后文帝宫中设下灵堂,派遣满朝大臣到薄昭家门口哭丧,于是薄昭只得自刎而死。若是薄昭还不乖乖去死怎么办?牵连家族,全家下狱,抄家问罪。

被皇帝“赐死”,能不能逃跑不乖乖就范?当然可以 - 4

有人会说,被赐死,不想自尽,能逃跑失踪吗?当然可以,全家族问罪,轻点,男的为奴女的为娼,重点,全家问斩。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当罪臣收到“赐死”消息时,差不多是被大军包围府邸,插翅难逃。要是反抗,那就是造反了,性质就变了,遗臭万年是肯定的,臭名史书。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