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0日 14.0°C-18.1°C
澳元 : 人民币=4.84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吉法师中华法学史春秋战国篇2~法家五虎将~火云虎《商鞅》

2021-09-02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商鞅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就是商鞅主持的。商鞅原名公孙鞅,姓姬,名鞅,公孙是他的氏。因为后来在秦国因功被封在商地,所以常被称为“商鞅”。公孙鞅出生于公元前390年,是当时卫国庶出的公子,也属于王公贵族。

吉法师中华法学史春秋战国篇2~法家五虎将~火云虎《商鞅》 - 1

商鞅

公孙鞅先在魏国做事,后来听说秦国招募人才,他的好朋友公子卬举荐他给了秦孝公。经过多年的努力,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

公孙鞅认为,治国之要在于抓住三个根本,即法、信、权。法就是“任法而治”,也就是以法度为最高准绳,做什么、不做什么、怎样做,一切以法律为转移。信讲的是赏罚,所谓赏罚有信。权就是国家权力,一定要集中在君主手里。秦国的变法实际上就是围绕这三个根本展开的。

公孙鞅与吴起一样,锋芒所向直指旧制度和旧贵族,引起了旧势力极大不满,但在秦孝公的坚决支持下,他们无法阻挡新法的实施。没用几年,一个野蛮落后的秦国竟然呈现出民富国强、社会安定、兵强马壮的新气象。秦国终于有资本与各诸侯国角逐中原了,最终为秦国击败其他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吉法师中华法学史春秋战国篇2~法家五虎将~火云虎《商鞅》 - 2

2300多年前的一天,在魏国都城大梁通往秦国的道路上,有一辆马车缓缓地前行着。崎岖的路面使车轮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车后腾起黄色的尘雾,马车在夕阳的余晖中拖着长长的影子。马车上坐着一家人,除了男主人以外,其他人都眉头紧锁,显得凄凄惶惶,失魂落魄。男主人的脸上也略显疲惫,但从他的眼睛里却能看出一丝坚毅。他不是别人,他就是以后大名鼎鼎的商鞅。

商鞅这时候还叫卫鞅,原是卫国人,后来流亡到魏国。年轻时爱好刑名之学,曾师从魏国首相李悝,后来又成为相国公叔痤的家臣。公叔痤知道他少有奇才,临死前把他推荐给魏惠王,要魏惠王任他为相,还特地嘱咐魏惠王:如果不用他,就把他杀掉,千万不要让他离开魏国。谁知魏惠王并没有把商鞅当回事,既没有用他也没有杀他。于是,商鞅在魏国失去了依靠,也没有了用武之地,只得悄悄离开魏国。

他的目的地是偏居西陲的秦国。为什么去秦国呢?因为秦孝公即位后,想让秦国富强起来,于是向天下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这种求贤若渴的态度是东方六国所没有的。于是商鞅来到了秦国,见到了秦孝公,并得到了重用,开始实施变法。

他执政期间,内立法度,奖励耕战,外连衡而斗诸侯。最终,变法取得了巨大成功,使秦国从一个偏僻落后的国家一跃变成了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这说明商鞅还是非常有本事的。

吉法师中华法学史春秋战国篇2~法家五虎将~火云虎《商鞅》 - 3

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很多,社会上广泛流传着商鞅的驭民五策:

1、壹民: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也就是要统一国家思想,国家只能有一种声音,老百姓也只能发出一种声音。国家让你干什么,你就要干什么,口口声声宣扬大家要爱国,实际上是让大家爱封建统治阶级。

2、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3、疲民:疲于奔命,无暇顾他。

4、辱民:无自尊自信,相互检举,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中。这一点很厉害,很明显已经不再满足于外在的打击,而是精神领域的全方位碾压,培养全天候的国家奴才。

5、贫民:剥其余财,人穷志短。让百姓没有余财,让他们处在半死不活的状态,这样他们就不会想其他的事情,也就无力与国家对抗。

五者若不灵,杀之。

吉法师中华法学史春秋战国篇2~法家五虎将~火云虎《商鞅》 - 4

但从字眼上看,大多数人都认为商鞅的驭民五术很邪恶。这是商鞅专门提供给帝王用的,是帝王之术,是机密,外人是绝对不能知道的。那么商鞅的驭民五术到底是不是强国之术?我们就从其中的“疲民”来进行分析,看到底能不能实现强国的目的。

疲民,就是统治者主动给老百姓找事做,让他们疲于奔命,永远处于疲劳状态,身体疲劳,精神疲劳,只有这样,他们才无暇思考太多精神上的东西。整天让老百姓忙忙碌碌,老百姓才没有时间拉帮结派,形成群体力量,才能减少或者杜绝今日上访、明天告状这些不和谐的事情发生。这样一来,社会自然就稳定了,封建帝王也就自然能集中力量办一些大事,强国的目的也容易达到了。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封建帝王们喜欢大兴土木,增加徭役,让老百姓当苦力,今年修长城,明年建阿房宫,后年挖大运河,反正天天有事情做。这样,一方面达到了疲民的目的,另一方面,封建帝王们也容易出政绩。

实在是无事可做,就让各级各层机构搞一些形式主义,各种检查,各种评比,各种记录、总结、心得、报表,各种工作留痕,在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故意设置一些障碍,增加一些人工上的成本,让你办事难。就这样,老百姓在内耗之中也间接地达到了“疲民”的目的。

事实证明,商鞅的强国之术是非常成功的。在商鞅“疲民”之术的加持下,商鞅充分调动了秦国人民的积极性,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实行郡县制和连坐制等措施,变法最终获得成功,也为秦国日后的强盛奠定下了坚实基础,秦国也逐渐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吉法师中华法学史春秋战国篇2~法家五虎将~火云虎《商鞅》 - 5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无疑是成功的,秦国由一个从不为人待见的偏远之邦,一跃而成为席卷天下、包举天下的雄国,说明商鞅包括“疲民”在内的治国之术的可取之处。但为何又说它也是一剂强心剂呢?

商鞅第一次被秦孝公召见,灌输给秦孝公的治国理念是“帝道”,也就是三皇五帝时期崇尚的“尚贤让国”的帝道,是商鞅最强的治国方法,可惜秦孝公不感兴趣。史籍中记载: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商鞅第一次游说明显很不成功,因为秦孝公听着听着竟然睡着了。接着就有了第二次接见。这一次商鞅降低了难度,用“王道”来和秦孝公讲治国方法,但他还是听不明白。“王道”就是儒家崇尚的以仁义治理天下的理念,看来秦孝公还是不感兴趣。于是,商鞅准备再降低一个层次,准备用简单粗暴的“霸道”来打动君王。

结果这一次商鞅完全征服了秦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跶之前於席也。语数日不厌。”秦孝公和商鞅聊天,聊了几天也不烦。看来“帝术”和“王道”这两个高层次的治国之术,秦孝公不识货,商鞅就选择更下一等的“霸道”才合乎了他的心意。

商鞅也认为,“帝术”最高级,但准备工作也最长,需要三代秦王一代接一代的接力才能做好。秦孝公认为时间太长,他等不及,而且他想在他这一代就出成绩。所以,商鞅也只能用准备时间最短,见效最快,但弊端也最多的“霸道”来实现秦孝公短时期让秦国快速崛起的梦想。

也就是说,包括商鞅强国五术的“疲民”之术在内,都属于急功近利的举措,就像是一剂“强心剂”,短期内确实可以使国家强大,但不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时间一长,容易造成国家和民众的脱节,最终会出现“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国待民如猪狗,民待国如仇雠”的最终形态,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吉法师中华法学史春秋战国篇2~法家五虎将~火云虎《商鞅》 - 6

商鞅变法后秦并天下的战争机器,开动起来了

商鞅变法之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2):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提高;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商业日趋活跃

(3):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生产力的进步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变化,奴隶制集体劳作方式逐渐瓦解,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以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没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土地私有制确立,新的阶级关系产生,出现了新兴地主和自耕农。

(4):上层建筑的变化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必然引起政治制度的变革。新兴地主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政治势力越来越大,并且成为了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进行争霸战争。随着奴隶制上层建筑的崩溃,地主阶级代替奴隶主阶级进行统治既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是历史的必然。

(5):战争频繁

战争频繁,春秋时期以争霸战争为主,战国时期以兼并为主,各诸侯国都争相增强国力以赢得战争。富国强兵、赢得战争成为变法改革的内在动力。

(6):百家争鸣

儒、道、墨、法等学派百家争鸣,而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吉法师中华法学史春秋战国篇2~法家五虎将~火云虎《商鞅》 - 7

商鞅变法

(1)历史背景

1)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力得到发展。

3)军事: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4)思想:法家学说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武器。

(2)变法内容及影响

1)经济措施

①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统一度量衡

影响

①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②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对秦国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吉法师中华法学史春秋战国篇2~法家五虎将~火云虎《商鞅》 - 8

2)政治措施

①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②普遍推行郡县制

③制定秦律

④废除“世卿世禄制”

影响

①加强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

④打击贵族特权,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

3)军事措施: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影响: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壮大了地主阶级力量,扩大了统治基础

4)思想:“燔诗书而明法令”

影响: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但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5)社会风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小家庭政策

有利于革新社会风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3)变法的性质、特点、结果、成功因素、历史作用及局限性

1)变法的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

2)变法的特点

①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②彻底性: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

③长期性: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④推行力度大:在商鞅变法过程中,采取严厉手段,严厉打击旧贵族,加强思想控制,保证新法得以推行

⑤成效显著:商鞅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权,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3)变法的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灭”,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4)成功的因素

①顺应了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商鞅变法得到统治者支持,并取得了广泛地社会支持

③商鞅变法的措施全面彻底,行之有效

④商鞅态度坚决,不惧权贵,执法如山,而且取信于民

⑤建立郡县制,且强调法治,使新法在地方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

⑥秦国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法家学说得到认同;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等。

5)历史作用

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

③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总之,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封建制度,促进了秦国经济的繁荣,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6)局限性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②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

③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④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导致了秦朝的暴政

⑤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吉法师中华法学史春秋战国篇2~法家五虎将~火云虎《商鞅》 - 9

商鞅的核心思想:人是趋利避害的。商鞅生活的年代是社会心理学的哲学阶段。基本上在讨论人性的善和恶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孔孟思想,基本都是同一时期。

具体的论证,请看商君书原文。

1.统治人民的方法不能够一成不变,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现在时代变了,所以规则(法律)就要变化。(商君书 更法第一)

2.农业强大,那么国家就强大。发展农业国家就能强大。发展农业的具体措施:开荒法20条(商君书 垦令第二)

3.人都是好逸恶劳的。当农民是辛苦的,很多人不愿意当农民。我们堵死所有社会阶层上升道路,他们就必须当农民。(商君书 垦令第二)

4.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其他行业的人,比如商人,学者。都是下层统治阶级。他们和君主争抢利益。削弱他们,君主就能强大。(商君书 农战第三)

5.人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用统一的法律来管理人民,比用官僚来管理人民效率要高很多。(商君书 农战第三)

6.发展农业的方法是开源和节流。

开源:一是增加农业人口数量(威逼利诱其他阶层人当农民)、二是增加土地面积(开荒)。

节流:一是减少中间阶层人口数量(把这些人赶去当农民),二是提升行政效率(立法)(商君书 农战第三)

7.重刑轻赏,刑法的目的是去除刑法(以刑去刑)当人们恐惧刑法的时候就不会犯错,所以刑法一定要严厉(秦国的法律:在街上到垃圾会被砍手,我相信因为倒垃圾被砍手只有一两个)

这些都是内功,目的就是有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军队

如何有更加强大的军队?

1.连坐制度(威逼)

当逃兵,全家都要受牵连。5人联保(1人跑了其他4人都砍头)

2.爵位制度(利诱)

在战场上杀了敌人,以人头数来论军功,有了爵位就可以有相应的社保

结果就是秦国士兵在战场上就像魔鬼一样,根本就不怕死,他们根本就不是人,只是战争机器。

有了强大的军队,就能抢夺土地,奴隶。维持这个变态的制度。

当天下没有土地,资源抢夺了,这个制度就玩完了。秦这么强大,必定会倒塌。

吉法师中华法学史春秋战国篇2~法家五虎将~火云虎《商鞅》 - 10

疲民——商鞅的强国五术之一,是弱国快速富强之法。

但从字眼上看,大多数人都认为商鞅的驭民五术很邪恶。这是商鞅专门提供给帝王用的,是帝王之术,是机密,外人是绝对不能知道的。那么商鞅的驭民五术到底是不是强国之术?我们就从其中的“疲民”来进行分析,看到底能不能实现强国的目的。

疲民,就是统治者主动给老百姓找事做,让他们疲于奔命,永远处于疲劳状态,身体疲劳,精神疲劳,只有这样,他们才无暇思考太多精神上的东西。整天让老百姓忙忙碌碌,老百姓才没有时间拉帮结派,形成群体力量,才能减少或者杜绝今日上访、明天告状这些不和谐的事情发生。这样一来,社会自然就稳定了,封建帝王也就自然能集中力量办一些大事,强国的目的也容易达到了。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封建帝王们喜欢大兴土木,增加徭役,让老百姓当苦力,今年修长城,明年建阿房宫,后年挖大运河,反正天天有事情做。这样,一方面达到了疲民的目的,另一方面,封建帝王们也容易出政绩。

实在是无事可做,就让各级各层机构搞一些形式主义,各种检查,各种评比,各种记录、总结、心得、报表,各种工作留痕,在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故意设置一些障碍,增加一些人工上的成本,让你办事难。就这样,老百姓在内耗之中也间接地达到了“疲民”的目的。

事实证明,商鞅的强国之术是非常成功的。在商鞅“疲民”之术的加持下,商鞅充分调动了秦国人民的积极性,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实行郡县制和连坐制等措施,变法最终获得成功,也为秦国日后的强盛奠定下了坚实基础,秦国也逐渐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无疑是成功的,秦国由一个从不为人待见的偏远之邦,一跃而成为席卷天下、包举天下的雄国,说明商鞅包括“疲民”在内的治国之术的可取之处。但为何又说它也是一剂强心剂呢?

商鞅第一次被秦孝公召见,灌输给秦孝公的治国理念是“帝道”,也就是三皇五帝时期崇尚的“尚贤让国”的帝道,是商鞅最强的治国方法,可惜秦孝公不感兴趣。史籍中记载: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商鞅第一次游说明显很不成功,因为秦孝公听着听着竟然睡着了。接着就有了第二次接见。这一次商鞅降低了难度,用“王道”来和秦孝公讲治国方法,但他还是听不明白。“王道”就是儒家崇尚的以仁义治理天下的理念,看来秦孝公还是不感兴趣。于是,商鞅准备再降低一个层次,准备用简单粗暴的“霸道”来打动君王。

结果这一次商鞅完全征服了秦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跶之前於席也。语数日不厌。”秦孝公和商鞅聊天,聊了几天也不烦。看来“帝术”和“王道”这两个高层次的治国之术,秦孝公不识货,商鞅就选择更下一等的“霸道”才合乎了他的心意。

商鞅也认为,“帝术”最高级,但准备工作也最长,需要三代秦王一代接一代的接力才能做好。秦孝公认为时间太长,他等不及,而且他想在他这一代就出成绩。所以,商鞅也只能用准备时间最短,见效最快,但弊端也最多的“霸道”来实现秦孝公短时期让秦国快速崛起的梦想。

也就是说,包括商鞅强国五术的“疲民”之术在内,都属于急功近利的举措,就像是一剂“强心剂”,短期内确实可以使国家强大,但不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时间一长,容易造成国家和民众的脱节,最终会出现“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国待民如猪狗,民待国如仇雠”的最终形态,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如果说管仲变法是重商主义的试验,那么,三百年后的商鞅变法,则是重农主义的典范。

商鞅是命令型计划经济的鼻祖,其后,王安石和陈云则分别是农耕时代和工业化时代的典范型执行者。

商鞅他们的强国之术非常强悍和血腥,第一要义是打仗,这是检验变法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战争是让国家强大和稳定的最好办法,它既是起点,也是终点,并且循环往复、不应该停止。

吉法师中华法学史春秋战国篇2~法家五虎将~火云虎《商鞅》 - 11

这场变法历时二十三年,分三个阶段,分别是“农耕”、“军战”和“中央集权”,层层递进,体系严密,其最终的结果是把秦国变成了一个纪律严明、高效好斗的战争机器。

商鞅变法的第一阶段花了三年时间,把秦国改造成了一个百分百的农业国。

商鞅颁布的第一条变革法令叫《垦令》,其主题只有一个:把全国人民都变成农民。

吉法师中华法学史春秋战国篇2~法家五虎将~火云虎《商鞅》 - 12

废井田,开阡陌”是中国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从此以后,土地私有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度。各朝代也有各种形式的公有土地,但数量上都远不及私有土地。

在古今中外的所有变法或革命中,土地从来都是政治力量与人民进行交换的最重要的筹码。

在历代治国者中,商鞅也许是最仇视商人及商业流通的一位,他视之为“国害”,并出台了众多限制商业的法令,其中不乏极端之举。下面试列举四条。

其一,控制粮食买卖和矿山国有化。

其二,对工商业坚持重税政策。

其三,推行户籍登记,限制人口流动。商业之繁荣,关键在于流通。

其四,取缔货币,实行以物易物。

自夏商周以降,中国进入封建制时期,各诸侯分封天下,爵位世袭,形成了一个贵族世代统治的体制。后面商鞅推行了著名的军爵制度。

这一军爵制度可谓开天辟地,它彻底抹杀了贵族与贱民的界限,人人可以通过战争获取功名富贵。在秦国,国民只应从事两种职业,一是农民,一是军人,前者“富国”,后者“强兵”,而国家的奖惩便紧紧围绕着种粮之多少和杀敌之多少。这是一种极端务实的、反智的、唯“生产力至上”的功利主义。

在世界各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最早打破贵族制度的国家,这其中,商鞅的作用可谓最大。

到了隋唐时期,政府又发明出科举制度,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打通了另外一个通道。由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军爵制(武士)与科举制(文士)相互勾连,构成了延续千年的平民社会的稳定性。

吉法师中华法学史春秋战国篇2~法家五虎将~火云虎《商鞅》 - 13

恐怖专制的力量是强大的,秦因此被列国惊呼为“虎狼之国”。

在将全国的战争机制都发动起来之后,商鞅开始实施第三轮变法,目的是要全面加强中央集权,其重要政策,就是统一度量衡和实行郡县制度。

郡县制成为秦国的治国基础。这一制度完全有别于之前的封建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官僚制度的根本。

中国三千年可分为部落制、封建制和郡县制三个阶段,商鞅之后,几无大变。甚至,一直到今天,中国的省市县治理模式仍然没有跳出其藩篱。

吉法师中华法学史春秋战国篇2~法家五虎将~火云虎《商鞅》 - 14

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最残酷、最严厉的一种,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