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2日 21.1°C-24.6°C
澳元 : 人民币=4.8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别让孩子成为拔光羽毛的鹦鹉

2021-08-20 来源: 搜狐宠物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别让孩子成为拔光羽毛的鹦鹉 - 1

终生相濡以沫,至死也没有相忘于江湖。一对老夫老妇,养着一只鹦鹉,平日里瓜果菜蔬、柴米油盐,生活平静祥和。

忽然有一天,老夫溘然而逝。老妇不胜悲痛,为避免睹物伤人,便把一起精心照养的鹦鹉关进一个房间里,每日只供给食物。刚开始,那只鹦鹉只是静寂无声,不再像往常那样啼叫唱鸣。

没想到一段时间过后,老妇再去认真看时,鹦鹉竟然把自己全身的羽毛都拔光了,并且从此不思饮食,日渐消瘦。

这是发生在英国一个小乡镇的真实案例。

这一案例引起心理学家的注意,于是便对此进行研究。

老夫生前,鹦鹉得到的不仅是食物,它还得到了夫妇俩精心的照料,梳洗打扮、逗玩哄嗔,由此产生了跟夫妇俩休戚与共的感情。

但被关进房间之后,所有的这些只剩下了食物,没有了沟通,没有了互动。极度压抑之下,鹦鹉便以自残的行为进行抗议。表面上看,鹦鹉被关进房间之后失去的是沟通和互动,深层次说是失去了夫妇俩的爱和感情。

心理学家把鹦鹉被关在房间里之后失去的爱和感情,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没再“被注意”,称之为它“被剥夺了存在感”。

鹦鹉会因为被剥夺了存在感而拔光了身上的羽毛,那么,孩子身上是否也存在着看不见的“羽毛”呢?

对于孩子,来自父母的爱应该是有层次、而且是完整的。首先得让孩子有存在感,即被注意的感觉和体验。

如果被剥夺了存在感,则在孩子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大体上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把自己无限放大,人际交往中出现侵犯和攻击的行为。如贾环,从和小丫头莺儿赌钱赖账,到故意弄倒油灯把腊油泼到宝玉脸上,再到最后和贾芸等合谋把自己的侄女巧姐儿卖掉。

一种是把自己无限缩小,人际交往中出现毫无原则地息事宁人的行为。如迎春,从怠于在诗社作诗,到“不问累金凤”,再到出嫁后不敢过多干涉孙绍祖生活糜烂,最后被折磨致死。

鹦鹉的行为和贾环、迎春的都有相似之处,鹦鹉拔羽毛指向贾环的侵犯和攻击,而拔的是自己的,又指向迎春的自我戕害。

红楼里迎春的存在感是很弱的,最典型的是芦雪庵诗社聚会时,宝玉就说“二姐姐又不大作诗,没有他又何妨”之句。

其实“不大作诗”这个理由是靠不住的,李纨也不大作诗,但回回都少不了她。究底里问是迎春根本就没有被注意到,诗社有她没她都没有区别。

就好像有些人生日聚会不用叫,烧烤聚餐不用叫,野外炊食还是不用叫,这些人根本就没被注意到,就是存在感弱的典型。那贾环呢?

在屋里帮王夫人抄《金刚咒》,屋里的丫头“素日厌恶他”,没人愿意搭理他。赵姨娘受了薛宝钗送给贾环的礼物,很感激薛宝钗,但心里却想“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

赵姨娘叫贾环去王熙凤处探望病中的巧姐儿,贾环到了,王熙凤是“见了他母子便嫌”。贾政和王夫人商议事务,宝玉进来便一下现出贾环“人物委锁,举止荒疏”。

可见贾府中从底下的众丫头们到中间的小姐再到高层王熙凤等,都不大愿意看见贾环,不大愿意注意到贾环。他人犹可,贾环的母亲赵姨娘,又有注意到他,又有维护他的存在感吗?

贾环因为赌输了钱赖账,被丫头莺儿抢白,被王熙凤骂,又被宝玉骂,因此回家自是情绪低落。赵姨娘见到他就是一句“又是那里垫了踹窝来了!”相当于现在的“又去哪里闯祸了!”

这是很无厘头,很重的一句话,连脂砚斋都批赵姨娘这话为“多事人等口角谈吐”。现代心理学则称这种人多有“述情障碍”。

其实不管贾环犯事与否,作为母亲,见到孩子情绪低落,首先要做的是安抚他,让孩子的情绪平和下来,再去区分正与误,是与非。

但赵姨娘对贾环呢?给人的感觉是她就像贾府中的众丫头、一些小姐,还有一些高管一样,一看到贾环就烦。既然是一看到就烦,那么贾环的任何情绪,喜怒哀乐、悲恐惊惧,赵姨娘都视为无物。

而大部分情况下,人都是被情绪裹挟的,所谓春伤秋悲,沉哀浮喜,孩子更是如此。赵姨娘不顾贾环的情绪,事实上红楼中就完全看不到她有注意过贾环的情绪。

那就可以说赵姨娘没有把贾环的情绪当回事,而小孩子是情绪的产物,因此可以更重地说,赵姨娘没有把贾环这个人当回事。

那,贾环在赵姨娘面前还会有存在感吗?

现实生活中要做到让孩子被注意,即要做到维护孩子的存在感,其实大体说来就是询问、倾听和征求意见。

当孩子放学回到家,欢欣鼓舞时,问问“发生什么事了,这么开心?”愁云满面时,问问“怎么了,有什么事情让你不开心?”

如果孩子开口了,无论再忙,也要暂时放下手头的事务,倾听他会说什么。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孩子愿意说,问题也就解决大半了。

寒假署假要出去玩或者出外旅游,最起码象征性地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觉得他是有被注意到的,在父母面前是有存在感的。不至于无商无量的,给孩子伏下“我就是一只宠物”的潜意识。

孩子和鹦鹉一样,都需要存在感。不同的是作为人类,孩子比鹦鹉需要的更多。

在学校里,有些孩子有很多伙伴,他们亲密无间,嬉笑戏谑、打闹玩耍。在“伙伴”这个群体里,不管去哪里,去做什么,有些成员都是不可缺少的。也就是说,这个群体需要他。

笼统说来,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就是归属感。红楼里贾兰有比较强烈的归属感,而贾环则几乎没有。

贾母和王夫人、尤氏等商量八月十五赏月的事,晚饭时特意指出一盘凤腌果子狸说要给贾兰“那一碗肉给兰小子吃”。

元妃送灯谜到大观园让众弟妹猜,贾母喜乐异常,便使人速作围屏灯,让大家都来制谜猜谜。贾政朝归见贾母高兴,也来承欢,一派喜乐圆融之象。期间贾政问起贾兰,李纨回说因为贾政没叫他,所以没来。贾政立即“遣贾环与两个婆娘将贾兰唤来”。

五儿因受玫瑰露和茯苓霜被林之孝家的抓住,林之孝家的要回李纨。当时李纨“因兰哥儿病了”,要照顾料理,所以不理事务。要弄清楚的是,李纨并不是在贾兰生病时才照顾贾兰的,第4回就写道李纨“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可见李纨对贾兰精心周到的照顾确是常态。

由此可以看出从贾母到贾政再到生母李纨,贾兰都是有比较强烈的归属感的。贾环呢?

观遍红楼并未见贾母对贾环示好。贾政和王夫人在里屋商量事情,宝玉进来,贾环起身,贾政便觉贾环“人物委锁,举止荒疏”。在刑夫人处,刑夫人同宝玉坐在一个坐褥上,又“百般摸娑抚弄他”,贾环见了寻个理由抽身就走。

至于生母赵姨娘,就更不用说了。“又是那里垫了踹窝来了!”“你这下流没刚性的”“你有屄本事,我也替你羞!”“你这个下作种子!”对贾环,除了这些毁灭性的语言,她再不会别的了。

在长辈面前,尤其是母亲赵姨娘,贾环几乎从来就没有“被需要”过,则又如何能够有归属感呢?

但必须厘清的是,“被需要”存在两种误区,一种是“宠溺”,有些家长需要孩子“不能再像自己以前那样吃苦”。一种是“PUA”,有些家长把“棍棒底下出孝子”奉为圭臬。

宠溺是毫无原则地给予,久而久之会激发、助长孩子的奴役意识,即孩子会在潜意识里把家长当成“奴隶”。PUA是毫无原则地要求,长此以往会发展、形成孩子的被奴役意识,即孩子会在潜意识里把家长当成“暴君”,此其一。

其二,宠溺会让孩子在家与社会之间坚起一道屏障,即使渐已成长,但可惜始终无法融入社会,啃老就是这样。PUA则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逃离意识,与家貌合神离,并且在进入社会以后把这种逃离意识泛化,比如长期频繁跳槽,并可能由此生厌世思想。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在真正的归属感融洽之下,对家的感觉应该是这样的:爱家,但不依赖家。他在家里可以如鱼得水,在外面也一样如沐春风。

因此,归属感最重要的核心因素应该是责任感。孩子“被需要”的真正意义应该是这个家离不开他,他要对这个家承担起责任来。

可能有人会说,对于孩子来说,责任这个词未免沉重了,其实不然,操作起来也很简单。

比如,在孩子写作业过程当中休息间隙,或者在完成课业以后,适当地做做家务,扫地拖地、洗菜洗碗之类的。比如去超市购物,让孩子拎一些小件的、比较轻的东西。又比如,出外旅游之前,让孩子想想注意事项,并提出建议等等。

那贾兰和贾环有责任感吗?

大观园里,宝玉见贾兰拿着小弓追两只小鹿,便责怪他,贾兰回答“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

要知道清人入关之后,除对儒家文化的全面继承以外,同时也极为重视起家的老行当——骑射。当时清朝法令明文规定无论官僚还是贵族,尤其是其中的少儿和青年,都必须练习骑射。

贾兰念书之余,会去练习骑射。但贾环从来没有。

贾政不在家,王夫人等也不在家,贾环就“连日也便妆病逃学”,飞鸡走狗去了。但全书下来,除了生病,从没看到过贾兰有过“逃学”。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贾兰是文武兼之,或者说至少体现在学习之路上。而贾环则几乎是文武兼废。

则贾兰和贾环之于责任感,孰有孰无,就一目了然了。

同时也可以看出,责任感必须从小就培养,而不是成年之后才开始。

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细枝末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便可以让孩子觉得这个家是需要他的,他是“被需要”的。这样贯穿孩子的童年,责任感就慢慢地培养起来了。

而责任感无论在哪里,都是可以,而且应该泛化的,由家人泛化到他人,由家庭泛化到社会。并且,责任感会给孩子带来长久和终极的成长。

所以,由“被需要”到产生责任感,最终才能形成归属感。

“恶不逊以为勇”,受传统文化的制约,一直到今天,“谦虚使人进步”也还是格言。所以为人父母者,在教育的过程中,本应该最注意的最后一点——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反而是最为缺失的。

成就感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所谓成就感,指的是在内部或外部的肯定下一种自我认可。由于孩子心智尚未成熟,自我认可更多地来自外部。

来自外部的肯定,其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赞美,尤其是来自身边的至亲,比如父母等。

在红楼里,对于贾兰虽然没有写过完整详尽的事件,他总处于陪衬、影子的位置,但也可以看出其实贾兰明里暗里都获得过赞美。

十五赏月,又是阖家团圆,贾母命人击鼓传花,花落到宝玉手里,因为贾政在旁,宝玉便说不会说笑话。贾政命他限字作诗,作好之后受到贾政的点头首肯。

贾兰见宝玉受奖励,便也出席作了一首。作好后递给贾政,贾政的反应是“喜不自胜”,然后又“讲与贾母听”,对于“规以正路”的贾政来说,这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

贾政与众幕友谈论胜秋,其中贾政说起林四娘,又称为“姽婳将军”。因其在剿匪中身亡,众人便说宜为其作挽词。后贾政拟定题目《姽婳词》,又命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一起来对作。

贾兰最先作好一首七绝,众人看了都大赞,连贾政都笑着嘉肯“稚子口角,也还难为他”。这已经是贾政对晚辈最大的奖励了。

这是对贾兰明面上的赞美,暗里的也有不少。比如贾母赏凤腌果子狸,元妃送灯谜时贾兰没来,李纨并没有责备,也没有强迫,而贾政听了更是派人去请。

而贾环,除了在贾政面前获得过不是很明显的赞美之外,其他人的基本看不到。其中身为贾环生母的赵姨娘则是最不应该的。

贾环真的有那么不堪吗?真的一无是处,真的没有一点点地方值得赵姨娘赞美吗?

贾环、宝玉、贾兰三人随贾政外出拜谒回来后,由王夫人带着去见过贾母。贾赦受了风寒,贾环和贾兰叔侄俩一起给贾赦请安。紫娟骗宝玉说林黛玉要回苏州,宝玉受了刺激病倒,贾环和贾兰一同前来探视。巧姐儿因内热惊风生病,贾环也去探视。

可见贾环不管对长辈、平辈还是晚辈,都能尽到基本的礼节。

元妃送灯谜与众弟妹猜,又命他们各作一个谜送进宫去。其中贾环作的元妃猜不着,遣太监来问,贾环告诉太监说是枕头和兽头。谜面如下:

大哥有角只八个,

二哥有角只两根。

大哥只在床上坐,

二哥爱在房上蹲。

平心而论,这个谜面无是平仄、韵律,还是美感、意境,都不通。但出自小孩之手,却也颇有可取之处,比如想象力、源自生活等。况且如果平时完全不花心思学习的话,也断然作不出这样的谜。

贾环问候宝玉时看见宝玉手里的蔷薇硝,便向宝玉讨,芳官因为蔷薇硝是芯官所赠,就想另拿一些给贾环。恰好自己的用完了,便拿了茉莉粉替代。贾环很高兴,把茉莉粉当蔷薇硝送给彩云,彩云揭穿以后,贾环也不生气,只是笑着说是好东西就行。

到这时,其实贾环还是纯良的,最起码对身边丫头,心心念念。而且即使在讨蔷薇硝时被芳官嫌厌,蔷微硝也被换了包,贾环都依然能做到不被生活的乌云遮蔽,而是看到乌云边缘漏出的那一抹亮丽的阳光。

可见贾环不管在生活中,学习上,还是在人际关系里,都有可取之处。但这些,却全然不在赵姨娘眼里,非但从来就没有过赞美,对贾环更是非骂即辱。

只是一个孩子,那贾环又何来成就感?

因此,存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这三位一体,才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有层次而且完整的爱。而这,正是孩子身上看不见的“羽毛”。但可悲的是,日久月累,贾环最后成为了那只拔光羽毛的鹦鹉。

不禁想起红楼里那只鹦鹉,见林黛玉回来,便展身摇体,刷毛敲翅,接着长叹一声,吁嗟音韵地念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想像一下,当你一身风尘、满脸疲惫地回到家,家里那孩子摇摇摆摆,口齿不清地给你来一句:“唉,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你什么感觉?

而那只把自己的羽毛拔光的鹦鹉,在被关进房间之前,想来也一定和林黛玉的鹦鹉一样,啼声嘹亮,神采飞扬的吧。

拳拳之心,何深何切,应该以赵姨娘为反面典型,精心去呵护好孩子身上光色亮丽、五彩斑斓的“羽毛”。

别让孩子成为拔光羽毛的鹦鹉 - 2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