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6.9°C-13.7°C
澳元 : 人民币=4.83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90天结束战斗?Hellobike再获数亿元规模B轮融资,共享单车厮杀仍在继续

2017-04-18 来源: 投资界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共享充电宝成为2017年新的“风口”之际,曾狂扫各大媒体流量的共享单车热度却丝毫不减。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4月17日消息,继今年1月拿到A+轮融资之后,共享单车平台Hellobike(哈罗单车)再获B轮融资,融资金额在数亿元规模,由成为资本领投,老股东跟投。

Hellobike联合创始人兼COO韩美告诉《投资界》记者,B轮融资资金将用于车辆生产研发和扩展运营版图。加强供应链建设,同时引进更多的人才,壮大自己的团队;持续深耕共享单车领域,围绕车辆在服务市场进行更多的提升;并会加速度向其他城市扩张,为更多的城市居民打造无缝衔接的出行体验。

与其他扎堆争夺一线城市的共享单车不同,Hellobike走的是深耕二三线市场策略。此前,Hellobike已经获得两轮融资,融资情况如下:

90天结束战斗?Hellobike再获数亿元规模B轮融资,共享单车厮杀仍在继续 - 1

二三线城市差异化竞争

创办哈罗单车前,团队一直专注在出行领域上,且公司全员持股。该公司创始人兼CEO杨磊出生于1988 年,是一位有着10 年以上创业经历的连续创业者,并且一直关注着出行领域,他创立Hellobike时的理念便是用技术改变出行。

据联合创始人兼COO韩美介绍,自去年11 月正式上线以来,Hellobike已在杭州、宁波、福州、泉州、武汉等16个城市的投放量达到70 万台,用户注册数达到了1100万,单日订单数达到300万以上,这个投放量已经达到了ofo及mobike以外的共享单车企业投放总和。她透露,目前该公司在90%的城市的已经能实现盈利。

2017年Hellobike预计将进入95~110座城市,投放车辆将达到500万辆,而在车辆研发方面,Hellobike透露正在在研发创新产品,为骑行带来更好体验。

90天结束战斗?Hellobike再获数亿元规模B轮融资,共享单车厮杀仍在继续 - 2

在韩美看来,进入一个城市必须要做深做透。“随手可骑是用户的第一需求,你宣传得再好,没有车给用户骑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我们不会盲目追求覆盖广度,而是稳扎稳打。在我们进入的城市里,基本都做到了第一的份额,形成了自己的竞争壁垒。”

目前Hellobike第三代单车已经量产投放。Hellobike的车辆硬件与软件技术均是由技术团队独立研发,并申请了相关专利。据了解,Hellobike的软件系统拥有自我识别和建议的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实现高效运营。

吸取有些单车影响政府公共交通导致强行收回的经验教训, Hellobike从一开始就将和政府的关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开始在南京、泉州、福州、厦门等城市大力配合政府的相关规定,目前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福州、泉州等城市主动引进Hellobike,看重的正是其既解决最后三公里智慧出行,又不为公共交通“添堵”的特点。

乱象下还会有“后来居上者”?

在人们调侃“集齐七种颜色是不是可以召唤神龙”的时候,这个行业的局势早超出了预料。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30家共享单车品牌加入这个战场,已披露融资消息的创业公司超过10家。从2015年起至今,该领域融资规模已超过60亿元,光2016年下半年融资额就超过30亿元人民币。这30多家企业的单车投放,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地。

资本蜂拥而入,市场乱象丛生。此前媒体接连报道,卡拉单车仅仅在正式运营十几天后,就宣布两次投放的667辆单车丢了510辆,丢失率达76.5%,投资方因此撤资,运营停止。无独有偶,因为未能安装GPS定位系统,ofo单车的丢失率和毁损率也很高。

3月24日晚间,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该公司是共享单车平台永安行的运营方。招股书中透露,永安行将终止与蚂蚁金服和深创投等机构的投资合作,并签订终止协议。业内人士分析,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前景不明朗、没有稳定的盈利模式等可能是永安行临时“踩刹车”的原因。

可以看出,入局单车市场的资本方正在趋于理性。有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行业存在泡沫,但共享单车的需求还远远未被满足。摩拜和ofo并不能完全垄断市场,仍有可能“后来者居上”。而行业竞争的下一步也会由简单的数量比拼,进入到更加精细高效的运营阶段。

“Hellobike在单车的软硬件研发上具备行业领先水平,也有着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绝对的盈利能力,这是资方所看重的。”该分析人士称。

Hellobike创始人兼CEO杨磊认为,Hellobike不会特别依赖BAT的流量,Hellobike可以自产生流量,而且流量成本几乎等于零。“我们自己能获取流量,也有流水,而且盈利模式都是十分清晰的,包括用户付费、广告、沉淀资金收益。最关键的是,它不需要像网约车一样疯狂烧钱去拉用户。”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Rica,原文:http://pe.pedaily.cn/201704/20170417411785.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