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21.4°C-24.9°C
澳元 : 人民币=4.86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烈女的由来——《唐》(75)

2017-03-10 来源: 历史档案解密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好了,我们相当有福气的福将咬金同志由于不慎咬了不属于自己的金而被撤职查办晚节不保(不知他那么老了还要那么多金干啥,都一世咬金了还是对钱看不开,多多益善啊,难道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作怪?),我们就不用管他了,以上长篇大论地讲了小李五大三粗的将军的故事,以下我们换一个更加轻松的话题,那就是唐朝初期那些巧笑靓兮的美女们,而且大都是皇家妇女呵。

这一次,我们试图叙述一些比较软性的话题,那就是古代尤其是大唐烈女,以免被政治军事套餐弄晕了的读者神经紧张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大餐果然可口,但吃多了也会产生味觉麻痹, 感觉迟钝,所以要上冷菜水果拼盘,有时候等待了一个晚上甚至就是为了那几乎是最后才上的新鲜水果拼盘,呵呵,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啊,情同一理。

所以报纸杂志的花边新闻有如餐桌上的水果拼盘一样令人耳目一新胃口大开,是相当吸引人眼球的,这也是娱乐八卦十分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此是闲话。以下我们试图引用一个烈女的时髦名词解释。

烈女,是一个古代历史历久常新的话题,它既是花絮,更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术语,那么烈女的定义包括哪些呢?好了,以下我们介绍一种通用的烈女名词解释。

烈女是指刚正有节操的女子以及抗拒强暴或殉夫而死的女子[a woman who died in defence of her honour chastity or virginity]。

烈女的由来——《唐》(75) - 1

关于烈女的帖子基本上可能不是很多,因为这个政治指向和意味太强,追求娱乐放松的平民百姓也只会唏嘘一下就过去了,谈资罢了,谁还特别指望把一个在政治范畴里高扬革命精神的政治符号供养在老百姓家呢?那简直就是申请拿把锯子往自己身上用力,得不偿失啊!自己的女人不给自己戴绿帽子就行了,百姓最在乎的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吧,小李的女人就另当别论。

哭倒长城的传奇烈女孟姜女只配活在神话传说里。

一般来说,什么“贞节牌坊”、“望夫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呀的一大堆令男人耳熟能详的著名古代俗话估计都是和烈女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传统深厚的男权社会大男子主义思想的阴魂不散,这可能也会引起“母鸡司晨”类女权主义者的极度愤怒。

有时候烈女的那种慷慨激昂在令人赞叹之余不免令人有点胆寒,那确实是常人不能承受之重。唉,一样米养百样人,这世界正由于它的丰富多彩才成为了世界。

是什么使名字是弱者的女子成了抗击人间风刀霜剑的强人了呢?我相信大都应该是被神化了的爱情和母性使然。

颇有当代鲁迅况味生前籍籍无名死后红透半边天的另类作家王小波曾在他的时代三部曲之《青铜时代》中有过一段关于唐朝烈女评比标准的出彩调侃,那种借古讽今的冷色调调侃现在还记忆犹新。想想,在唐朝那种风气大开,仕女画可以低胸裸露的比现在还开放的中古时代居然有什么十大烈女评比,想来都有点忍俊不禁。性福社会里的烈女那更是惹火更与众不同更吸引眼球。

不过想了想,似乎是哪个朝代都会批量生产烈女,即使是不大把贞操当一回事的唐朝也会产生烈女,这是颠扑不破的定律。

大家一定还记得李世民的女人章节里讲述过的为小李殉情讳疾忌医光荣献身而荣登大唐大史的文学天才徐惠小姐吧(比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还风光啊,如果她不自杀而是好好活着研究文学的话,取得的文学成就绝对不比大宋杰出美女作家李清照弱)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综合评估十大烈女条件,徐惠小姐绝对都会榜上有名,呵呵。

有人甚至把贞女、烈女、豪放女作了一个有趣的比较,虽然精神实质有点不同,但那种慷慨激昂的高调是十分吻合的,哈哈。

当代著名朦胧诗人舒婷曾写过一首关于烈女题材的朦胧诗《神女峰》,即使是从女性的角度来考量,也把神女峰上的望夫石奚落了一番,因为诗人敏感的心也认为人心绝对不能简化为一块没有温度湿度的冷漠石头,为眺望远天杳鸿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于是诗人臆想: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着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多么酣畅淋漓的情感表白,尽管有点煽情的嫌疑,也无所谓了,平凡人就该享受尘世的庸常之爱,小李式的革命抗暴女战士就另当别论。

烈女的由来——《唐》(75) - 2

香港著名女歌手杨千嬅也曾唱过一首获奖歌曲《烈女》:“烈女不怕死,但凭傲气,绝没有必要呵你似歌姬……”什么的,十分慷慨激昂的歌词,不想做“金丝雀”如何如何的,倒是十分有烈女风采,不禁想起了不久以前曾被媒体誉为当代“中国第一烈女”因不从卖淫集团逼迫卖淫而从六楼跳下造成“高位截瘫”的河南女孩阿娇(不是“艳照门”的阿娇)的节烈故事,唉!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很多烈女,比如“孟母三迁”故事中的孟子的母亲就是一位响当当的“母仪烈女”。即使是亡国商女妲己、褒姒都赫然在列。

古代有本很有名的《烈女传》,对后世颇有影响,并流传至今,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行为的书,也可以认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妇女专史。作者是西汉的大学问儒刘向。《列女传》共分七卷,记叙了105名妇女的故事,即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和孽嬖传。

西汉时期,外戚势力十分强大,宫廷政局动荡多是因为外戚干政,难怪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毫不犹豫就干掉了钩戈夫人,儿为皇帝母成新鬼,不知是谁的错,吕后就是一个铁血外戚之代表嘛。

大儒刘向认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即王教应当从皇帝周边的人开始,从内部开刀,才有针对性,因此有的放矢地写成此书,以劝谏皇帝、嫔妃以及外戚要守行为,非礼匆视非礼匆想。《列女传》选取的故事体现了儒家对妇女的“儒印式”看法,其中有一些所赞扬的内容在现在的很多人以现代的眼光看来是对妇女的不公平待遇,有一种“三从四德”的迂腐和说教,有点不合时宜。但对当时巩固封建礼教和统治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对今天的社会也相当有借鉴意义,比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在现代对相夫教子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不全是封建糟粕。

明朝人还对刘向的《烈女传》作了修订,增加了安徽汪姓女子等节烈故事。唐朝虽然也是烈女无数,但却没有见闻有什么《烈女传》,倒是和小李的《帝范》相映成趣的长孙皇后的《女则》值得一提。

据说《女则》是历史上最早雕版印刷的书,是李世民认为可以作为后世典范的书(他很少有表扬自己老婆这样高调的,说明可能真的很有价值),可惜居然不能流传下来。可能是开放唐朝的皇后言论不大符合理学宋朝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女人行为标准吧,所以被毁掉失传了。

烈女的由来——《唐》(75) - 3

《女则》,顾名思义也就是关于女人尤其是宫廷女人的做人原则,估计不会是教人如何搞定驾驭皇帝的秘笈了(不然就是超级畅销书而不会失传的),长孙MM也不会没品位到这种地步。小李曾为这本书而以自己的大老婆引以为豪后人也曾大大为之失传而大为惋惜,如果能流传下来,一定会成为后世后宫管理的光辉典范和金科玉律(所以说长孙MM是一个家政超级MBA博导一点没错,还有专著呢)。一个有为皇帝对一个女人如此推崇也说明了长孙皇后确实干得不赖,是比较完美的那种。

《女则》是长孙皇后采集古代妇女主要是历代后妃的事迹并加上自己的评注,用于时刻提醒自己如何做好皇后做好“贤内助”的一部政治性评论集。长孙皇后精选历代名媛的言行举止摘录汇集成册,并认真整理点评其得失,用某些研究者的话来说,《女则》是一部古代超级大国第一夫人所著的后宫版的《资治通鉴》,也是一本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很好非常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古代妇女参政议政的“活词典”,唐朝后妃的经典教科书,绝版啊。可惜在提倡女人不能干政的宋朝失传了,束之高阁是也,不然又是一本比《列女传》更有开放平等思想观念的古代关于妇女的史书,应该比东汉才女班昭的《女诫》等女四书精彩好看,因为就胜于它是理论联系实际最好的版本。她的一些经典名句如“女子不可嫉妒”、“上孝下怜”、“励行节俭”在现代女性行为中还具有相当高的指导意义,不服不行。

(未完待续,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本订阅号)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