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13.9°C-18.4°C
澳元 : 人民币=4.83
布里斯班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新冠毒性早已不同于三年前,消除民众恐慌越来越重要(组图)

2022-11-24 来源: 香港01 原文链接 评论8条

本文转载自香港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连日来,因为内地疫情出现反弹,呈现多发态势,不少地方又突然收紧防疫措施。之前二十条措施公布后,率先打响防疫新路径第一枪的石家庄,11月21日起又在全市部分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封控加码。北京市规定民众进入各类公共场所的核酸阴性证明由72小时调整为48小时。上海市则规定来沪返沪人员抵沪不满5天者,不得进入餐饮服务、购物中心、超市卖场、菜市场等公共场所。一些农村地区採取封路堵路措施,其严厉程度彷彿回到了2020年初武汉疫情时的状况。

新冠毒性早已不同于三年前,消除民众恐慌越来越重要(组图) - 1

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可能比较複杂,但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时至今日,内地仍有许多人比较恐惧新冠病毒,对于新冠病毒的认知还停留在三年前武汉疫情时,以为被感染是一件很严重很危险的事情,谈病毒色变。这种情况在内地一些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比较普遍。这也是为何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过度防疫和层层加码更为凸显。

新冠毒性早已不同于三年前,消除民众恐慌越来越重要(组图) - 2
10月30日,郑州富士康港区内的返乡员工。(红星新闻)

郑州富士康事件说明对于病毒的恐惧,同样存在于大城市年轻人当中。针对10月底富士康郑州工厂部分员工徒步返乡事件,当时内地媒体《财经》旗下的“财经十一人”在《郑州富士康员工:工厂正常运作,部分员工选择返乡》一文中写道:“部分员工担心被感染,又担心感染后隔离的情况。恐慌情绪在10月29日达到顶点。周元从一位同事处得知,29日上午,厂区内某个单採点,部分员工突然情绪爆发,将核酸检测人员的桌子掀翻。”

无独有偶,11月1日,内地媒体《第一财经》刊发的文章《富士康基层管理者亲述:这15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採访了郑州富士康产线上的一名基层管理者王海(化名)。据王海的描述,一些员工“认为被感染的几率很大,也不完全了解病毒的情况,认为感染了之后会像2020年年初武汉感染新冠的人一样,不仅很难受、留下后遗症,甚至可能死亡”。

新冠毒性早已不同于三年前,消除民众恐慌越来越重要(组图) - 3
2021年6月3日,广州越秀区青年志愿者队伍支援荔湾区广船鹤园小区防疫和物质派送工作。(人民视觉)

这说明虽然内地网络上希望放开管控的声音很大,相当数量的网民在了解海外疫情最新讯息后已经不再把新冠病毒当回事,但回到现实世界,恐惧、害怕病毒的人依旧为数不少。为什麽最近石家庄的疫情防控如同过山车那样,为何那麽多人抢购莲花清瘟,归根结底是因为许多人恐惧新冠病毒,容易惊慌。这也说明内地民众关于病毒和疫情的认知存在严重分化,不同声音之间,彷彿置身于两个平行世界。

对于内地来说,现在亟需让科学和数据说话,让公众理性看待病毒。早在今年3月,一直为公众普及医学知识的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便曾撰文说过,“病毒的毒力真的是明显降低了,香港这轮疫情死亡的病例除了年纪大是高风险因素外,绝大多数有明显的基础疾病”,“对于这个病毒,消除恐惧是我们必须走出的第一步”,“由于奥密克戎已经变得很温和,在实现了广泛接种和自然感染率的国家,新冠病毒现在可能甚至没有流感那么致命”。这本来是舆论层面比较好的科学引导,但遗憾的是,因为一些网民对张文宏的上纲上线式攻击和不久后上海突然全城静默,这样的讨论便未再持续下去,张文宏亦变得低调。

最近二十条防疫措施的公布,让许多人看到内地渐次走出疫情的希望。这是好事,更是当下内地应该努力的方向。为了让二十条防疫措施能落到实处,为了让内地在时机成熟时渐次开放,引导民众科学认识病毒,消除他们的恐惧,变得极为重要。

今天的新冠病毒确实已经不同于三年前武汉疫情时,危害性大幅下降。最近内地疫情虽然连续多日的感染者数量都高达2万例,但绝大多数都是无症状感染者,重症率极低,且基本都是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曾因防疫贡献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中医专家张伯礼,最近指出当前的临床实践表明,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这意味着新冠病毒的致病力减弱。

新冠毒性早已不同于三年前,消除民众恐慌越来越重要(组图) - 4
2022年4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一处核酸检测点,工作人员在进行核酸检测的相关准备。(视觉中国)

当然,新冠病毒依然会威胁那些未接种疫苗的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考虑到内地人口基数庞大,人均医疗资源有限且分佈不均,目前仍有许多老人未能充分接种疫苗,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比较多,内地在探索优化防疫措施时,确实有必要为那些弱势群体建立免疫屏障。毕竟,最难的不是开放,而是与弱者共存,是通过提升疫苗接种率(重点是老人)、特效药储备、完善分级治疗和居家隔离流程、增加医疗资源(重点是重症牀位)、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等工作,让内地能以较小代价,早日走出疫情。

从内地发展大局来看,越早日走出疫情越好,政府应该及早进行与弱者共存的准备工作,让内地走出疫情更有底气和筹码,其中势必包括消除民众的恐惧心理。

本文转载自香港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8)
明456
明456 2022-11-25 回复
恐惧源自于未知
明456
明456 2022-11-25 回复
恐惧源自于未知,如果
军少
军少 2022-11-25 回复
现在出现的反弹不是西方反华势力朝思暮想的吗……?
任性的蝉
任性的蝉 2022-11-25 回复
全球人作先锋探路,结果却还是锁在家里自娱自乐
Beeney的乖乖
Beeney的乖乖 2022-11-25 回复
恐惧才是最大的敌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